自治区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取得丰硕成果
日前,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2010、2011年度首批设立的自治区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进行验收,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干细胞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水文、土壤和植被动态响应关系研究,内蒙古地区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清洁高效选冶新技术的基础研究等10项课题成功通过验收。
验收结果显示,这10项课题共投入研究经费500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SCI收录29篇,累计影响因子75.877,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9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42人,出站博士后2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早期胚胎发育和胚胎干细胞研究”课题为人类了解染色体异倍性和纺锤体组装缺陷相关疾病,建立了精准优良发育潜能卵子的筛选标准和高效配子与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方法,对人类生殖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将产生重要意义;“内蒙古典型草原水文、土壤和植被动态响应关系研究”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风蚀-水蚀耦合模型和降水趋势及极值分析的模型,开发了不需要有关动物数据就可以估算食草量的新方法,为退化草原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提供了技术依据; “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清洁高效选冶新技术的基础研究”课题成功提取到稀土品位为65%的稀土精矿,同时将精矿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开发出“焙烧-酸浸-碱分解-酸溶”的65%稀土精矿酸浸碱溶新工艺。
自治区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设立于2010年,旨在支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促进自治区基础研究事业快速发展。据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王苏琴介绍,首批设立的重大基础研究开放课题,支持的均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影响力的中青年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无论是在选题的敏锐度还是实施的具体层面都有着坚实的基础,在项目验收阶段也得到了比一般项目更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植物生殖调控、乳品研究开发、稀土冶金等方面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迅速提升了我区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这些成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对人类生殖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以及益生菌研发利用等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