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信仰的力量

20.06.2016  09:07

   初见蒋青春

  在去通辽市开鲁县人民法院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蒋青春把胃全切除了,身体非常不好,但在办公室看到这个体重不到60公斤、头发花白的“小老头”时,还是不禁心头一颤。

  蒋青春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受寒,可倔强的他依然每天风雨无阻坚持上班。在儿子有事无法开车接送的时候,他就把羊皮垫垫在背心里,骑着摩托车,顶着风来单位。那天也不例外,开鲁县刚下完一场大雨,春寒料峭,他在冰冷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们采访。

  他在追求什么?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对蒋老师越来越敬服。

  采访的时候,他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把他的事迹“夸大”,认为自己比起许多优秀法官还有差距,自己做的是本职工作,本不该宣传。他在追求什么?是什么让他不畏病魔,30多年坚持学习、孜孜不倦,一身正气不为外物所惑?

  后来,我们在他的言谈话语中找到了答案——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能理解他们,打心眼里想帮助他们。”

  “任何一个执法者,公平正义是底线。应该一生坚守不能丢,这是工作的基础和基石!”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他为的是老百姓,追求的是心中的公平正义。这就是蒋青春的信仰,这信仰给了他一直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信仰和法治,在蒋老师身上得到了闪耀的体现。有些人的信仰,是嘴上信、面上信,蒋老师他是心里真信。所以他敢仅带着法条去面对绑匪黑洞洞的枪口,他能从青春少年一直坚持学习至今,他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守每一个经他手的案件的公平和正义。

   榜样的力量来源于真实

  孙淑兰律师说:“人们不是说典型在当地是最难树的吗?但他这个典型在当地反响非常好。他办的案子,当事人都对他没有意见。”

  榜样的力量来源于真实!榜样树的再多,立的再高,如果老百姓不认不信,何谈无穷的力量?蒋青春非常真实,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打心眼里信服。他就像是一个正能量源,源源不断地感染着他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蒋青春身上真实体现出的那些爱国、敬业、公正、法治、乐学的精神,会让人震撼、动容,然后心向往之。这次采访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今后,即使达不到蒋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们会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晓岚 见习记者高慧)

[责任编辑 王美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