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心贴百姓解民忧 情系民生促和谐 

27.01.2015  09:13

[ 导读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嘱咐一定要把民生问题解决好。

  首府让幸福指数“节节高”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嘱咐一定要把民生问题解决好。

一年来,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和完善各项普惠性政策措施,各项民生支出18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60.5%,切实帮助群众从物质上到精神上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特别是去年,我市下大力气实施自治区民生“四个一”工程,民生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使有困难的群众生活得到真实惠。

在土左旗毕克齐镇杨家堡村,寒冬中,早已领到600元“暖心煤”补贴款的贫困户史拴明的家里暖洋洋的。50多岁的史拴明全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呼市城区打工,自己主要靠耕种12亩承包地维持生活。由于他患风湿病,妻子也患高血压、风湿病等,家庭负担比较重,而这两年因为好的政策,史拴明早早就领到了“暖心煤”款。史拴明说,自己的养老保险是村里用基金缴纳的,个人不用掏钱,平时农闲还能外出打点工,如今冬季取暖还能享受补贴,这让他从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市扶贫办规划科负责人郭福元说,每个低收入农户一吨煤的政策从2013年开始全面落实,这是我市民生“四个一”工程之一,去年共为23.9万低收入农户发放“煤补”1.4亿元,让群众既暖炕头又暖心窝。

“政府部门给我们提供一次性4万元资助,这么一大笔助学资金,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真帮了我们大忙了。”说这话的是低保户王玉琴。2014年,王玉琴的女儿以525分的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而更令王玉琴一家高兴的是,他们根本不用为女儿的学费发愁。

去年我市开展了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行就学期间全程补助的政策,最高达4万元,还对低保户以外其他贫困大学生每年补助6000元,圆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一年来,我市共为1475名考入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每人发放了一次性补助4万元(专科生3万元),为235名城乡低保边缘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每人发放补助6000元,两项合计共5285万元。

此外,我市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开工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1所,完工22所。出台小学新生入学工作办法,8.5万名非本市户籍学生获得了同城化待遇,“择校”问题得到缓解。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提升,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和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到自治区的五分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了解到,我市强化就业创业工作措施,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 ,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走进清水河县五良太乡沙湾新农村示范村,白墙青瓦、窗明几净的砖瓦房让人耳目一新,让村民刘命有高兴的还不仅是从土窑搬出来住上了新房,县里在建新房的同时,还为村民新建了标准化卫生院和文体休闲娱乐广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等。而刘命有除了种点儿自家的地,还能在附近蔬菜大棚打工,一年能收入3万多元。

建设中的沙湾新农村示范村其实是我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一年来,我市对350个村进行了改造整治,解决了239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危房16838户,硬化街巷375公里,完成3272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完成14所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建成281个标准化卫生室、350个文化活动室、231个便民连锁超市,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新变化。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呼和浩特市村庄布局规划(2014—2017年)》,建设新农村示范村96个,回民区厂汉板村还被评为了2014中国最美村镇。“十个全覆盖”工程从2014年开始全面实施,预计到2017年完成全市所有村建设任务。

[责任编辑:赵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