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卢玉宝友情蓝皮书
“半小时抽测法”是他们悄悄发现的
他们和卢玉宝前后脚进入集宁区新世纪中学,他们并肩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的岁月。在那里,他们从玉宝紧锁的眉头中,读到了忧郁、责任、坚强与奋进,他们怀念,他们不舍,他们流泪,他们更了解这位好兄弟内心的所思所想,让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讲述,触摸一下他们真挚的友情。
好兄弟走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2014年12月9日,彭泉接到了同学打来的电话,说“玉宝去世了”,他正开着车,骂道:“瞎说!上周通电话还约定吃饭聊天,不是真的吧?你再打听一下!”
挂断电话,彭泉心跳加剧,再也不能平静。
车人俱抖,寸步难移。停驻路边,悲愤、惋惜、懊悔,让他不能向前……
平复了许久,彭泉告诉自己:也许是谣言,再等消息!
下午,一切已成事实,侥幸的心理被逼到死角,再也无处躲藏,情绪如决堤的洪水,瞬间蔓延开来,浸润了他们15年交往的时间、空间……
见到这情形,感觉自己该奋起直追了
彭泉告诉记者,玉宝和他都是新世纪中学的第一届老师,从工勤人员转到了教师,玉宝依然非常用心。
“他总是先看教师指导用书,再看练习册,然后看课本,把所有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彭泉说,玉宝使用的“半小时抽测法”,还是他们瞧瞧观察出来的。“下午吃了饭,离上自习课还有一段时间,他把三五个孩子叫过去,我们起初都不知道咋回事,后来才发现他是在抽查学过的知识。我们聚在一起聊天,人家下苦功修炼。见到这情形,感觉自己该奋起直追了。”
慢慢的,“半小时抽测法”在学校形成制度,成为了常态。这种方法不仅处好了与学生的感情,也有效提高了成绩,孩子们都很感念玉宝。
彭泉说,卢玉宝做什么都很有规矩。“拉开抽屉,你看吧,他的教案整整齐齐,旁边摆着他攒了4个月钱买的随身听。听完放进去,然后锁上,我们都笑着说‘这里面都是你的宝’。当时,校长给玉宝推荐看俄罗斯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想让他快快成长,那时我们根本不知此人是谁,玉宝的的抽屉里就放着这本书。”
想念去看望,却不舍得吃他一顿饭
卢玉宝调到兴和县土地局工作的头一年,彭泉想念他,便坐上班车去看望。玉宝把他领回家,要给做饭,并让彭泉看看自己的儿子长得怎么样,“一进门,夫妻俩轻声细语地问候,床上,孩子虎头虎脑地睡着,家里充满了温情。我想,玉宝忙了一天,那么累,需要有个温暖的小窝歇一歇,自己快不要和他混讨了。”本是因想念而去,可彭泉还是拒绝了玉宝留他吃饭的好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玉宝的日子一直过得都很清苦,给他省点算点吧!
在彭泉看来,玉宝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想把工作干好的人。由于脸庞消瘦,棱角分明,玉宝的面孔看上去很沧桑,彭泉和他开玩笑:“你眉头锁着一道沟,到底有什么愁的?”这时,卢玉宝的回答非常文艺:这沟里有我的父母兄妹、家乡生活,嗯——还有老婆和未来!
“我得努力工作,才能养活老人娶上媳妇”,这是身边的哥们常听玉宝流露出的一句话。彭泉说,那时他很不理解:“干工作怎么是为了娶媳妇?”后来,他明白了,玉宝上大学时,弟弟外出打工给他挣学费,出意外去世了,哥哥也没有工作,他把养家糊口、孝敬老人的责任全部担到了自己的肩上。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