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奏响一曲曲 深度融合的动人乐章
“十二五”期间,是通辽市文化资金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建设成果最为显著的时期。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文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艺术创作成果显著,文化惠民深入人心,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活跃,文物保护取得新进展,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五年来,通辽市不断加强旅游项目建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融入东北步伐,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巩固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有旅游的文化才有活力,有文化的旅游才有魅力。五年间,通辽市演绎了一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壮美交响乐。
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品位和档次。适时举办全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全市民族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鼓励各地组建民营剧团,出台相关政策,助推农牧民自办文化,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既是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精髓和灵魂,在遵循科学发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中,通辽市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高定位、高标准、高要求,培育特色文化、创新文化载体、强化文化服务,全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建设热潮,文化建设正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通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天清晨,张树芳在小区里散步时总会情不自禁吟咏起这句诗。77岁的张大爷是永清街道瀚博一品社区中兴小区的老住户,对于社区里5年来的变化,张大爷说还得从他的“再职”说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大爷在社区里也算是小有名气。2012年,瀚博一品社区成立,张大爷情理之中成为了社区的宣传委员。张大爷说,“上任”后,有一件事,至今让他难以忘怀。记得那是2013年的一天,中兴小区原本热闹的活动室忽然闯进一个人,“你们都给我出去,这里以后归我们了!”这人语气强硬、态度恶劣。原本在活动室打台球、玩麻将的几位老年人也不敢声张,含着眼泪走出了活动室。
了解了事情原委后,张大爷果断地给市里写了一封信,他说信的具体内容现在已记不太清,但是有一句话他没忘记:我们社区的活动室是我们老年人的第二个家,请所有的人珍惜和爱护它,保护好我们的社区文化……
2014年7月1日,市领导带队到社区座谈,张树芳作为居民代表参加这次谈话。座谈一开始,市领导就点名让他提意见和建议。
当年9月末,占用活动室的老板主动来到社区找到了张大爷,见到张大爷就哭了,跪在地上央求张大爷,说冬天不好找房子,能不能春天再把活动室腾出来。看着那个老板,张大爷是既可怜又气愤,但转念一想:谁没有困难的时候,毕竟人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经过社区居委会的讨论,最终同意这位老板第二年春天交回钥匙。张大爷终于为这件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说,社区的事就是他的事,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出力是义不容辞的。
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像张大爷这样“较真”的居民多了起来,他们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奔波着,心里却快乐着。
如今,瀚博一品社区近2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让人眼前一亮,小区里道路洁净,墙壁上的宣传画如清风拂面。“住户们想到的,他们想到了,住户们没有想到的,他们做在前面了。”居民这样夸赞社区工作人员。
瀚博一品社区只是通辽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5年来,通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近32亿元。启动建设了3.8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集中建设了科尔沁文明之光博物馆、安代博物馆、乌力格尔博物馆、蒙古族服饰博物馆、马头琴博物馆、蒙文书法博物馆、科尔沁版画博物馆、蒙医药博物馆等12个文化主题博物馆,并对市博物馆改陈进行了前期设计和规划。
目前,以市、旗两级为龙头,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为基础,文化户、文化大院和民间剧团为延伸,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2015年11月19日,由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全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通辽市召开,把通辽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
旅游让城市更有魅力
按照把通辽市“建成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北方旅游热点地区”的目标,通辽市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在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同时,融入到互补共盈的旅游合作领域,成为中国北方一个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区。
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通辽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让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和阳光产业、富民产业,努力打造面向全市、辐射周边县市、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旅游必经之地。
2015年12月19日上午9点,一辆汽车满载欢声笑语朝着科左中旗孝庄园旅游区驶去。一路上,车内循环播放着《科尔沁故乡》《嘎达梅林》这两首歌,这次旅行的组织者张巍一路上津津有味地给几位外地的大学同学讲述孝庄文皇后的故事。
在科尔沁草原长大的张巍,每天踏着匆忙的脚步,却从未放慢去体察家乡的变化。如今眼前的一切让她感慨万千,“5年前在家乡旅游,除了相机和DV留下些影子外,内心并无感慨、震撼和留恋。这次家乡之旅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科尔沁草原上,不仅有草长莺飞,还有孝庄故里,从今天开始,我要迈开双脚开启我的家乡之旅——珠日河草原、巴彦塔拉荷花湖、乌斯吐自然保护区……把每天都当成旅游的节日。”张巍激动地说。
全力推广“孝庄故里-魅力通辽”的旅游整体形象,是通辽市旅游业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旅游形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的具体体现。独具特色的“8·18”哲里木赛马节、科尔沁草原婚礼节、科尔沁美食节等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到通辽,对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五年的发展,通辽市的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六大要素齐备、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年来,通辽市旅游业的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分别与东三省、河北及蒙东地区签署了《“辽冀蒙”十七城市旅游联合体锦州旅游合作备忘录》《沈·通旅游合作协议》《通辽——兴城旅游合作协议》《通辽——长春旅游合作协议》和辽西、蒙东、冀北(5+4)城市旅游大联盟《锦州宣言》,为促进通辽市更好地融入东北旅游,加强旅游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旅游推介。
“十二五”以来,通辽市已多次联合市民航办组织宣传促销团队赴杭州、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昆明等城市宣传推介。2013年年底,启动了《通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的修编工作。目前,初稿已进行了两轮修改,正等待评审完善。
通辽市先后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科尔沁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大美通辽,正敞开怀抱,欢迎您的到来。
融合让城市更有潜力
通辽市以科尔沁文化为标志性主题,依托多样化的地理地貌优势和全国蒙古族最集中地区的优势,突出科尔沁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和唯一性,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全面激发科尔沁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打造全国知名的蒙古族文化旅游名城。
五年间,通辽市用文化提升旅游,依托旅游传播文化,借助文化资源,充实旅游内涵,实现了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产生了“1+1>2”的效应。五年的时间里,通辽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文化交响乐,书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旅游答卷。
“到通辽旅游,就是体验一种文化的熏陶。”一批批不远千里赶来的游客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今,到科尔沁草原旅游的朋友不用为选择线路而发愁,国道304线宛若一条金色的丝带,将洒落在科尔沁草原上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址遗存串成了一条南起库伦旗,北至霍林郭勒市,全长500公里的文化旅游景观大道。2015年6月20日的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自驾游活动现场,游客们身临其境欣赏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品味她秀丽风光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很多玩越野的人都知道通辽,知道通辽有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自驾游活动。这不,我开着车就来与大伙儿会合了!”6月20日上午8时,来自辽宁省本溪市的越野发烧友刘洋在车队发车前这样对记者说。千里风景道,自驾游通辽。340辆摩托车、房车、越野车,840名帅气狂野的越野人驰骋在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上,为这条原本旖旎动人的千里诗画风景长廊平添了一处靓丽夺目的人文风景。
科尔沁草原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是通辽市倾力整合境内国道304线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打造的集自驾旅游、草原度假、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独具北疆特色的最美草原旅游风景大道”。这条风景大道内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国家AAAA级景区4处、自然景区27处、历史文化景区13处、民俗风情景区17处、城市景观8处、农家休闲乐园13处,集成、整合了通辽市最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
库伦旗的寺庙文化、萨满文化、荞麦文化与安代文化,科左后旗的民歌文化、马文化,科尔沁区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对红色文化的弘扬,科左中旗的四胡、马头琴,扎鲁特旗的乌力格尔、版画,以及霍林郭勒市现代工业文化,创新打造的蒙元文化……这些灿若珍珠的文化被这条500公里景观大道串联成一条绚丽璀璨的“文化旅游项链”。
沿着科尔沁草原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来一次“漫游之旅”,市内外游客和媒体人所到之处,见到的是蒙汉民族之间无障碍的亲密交流,感受到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千里风景大道时时处处洋溢着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情愫。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的建设,不但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新兴产业,而且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公路两旁的农牧民自觉接受到现代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教育和熏陶,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扬起风帆,放马踏歌于科尔沁大草原,独特的科尔沁文化绽放着无穷的魅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等旅游文化资源,让通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乘旅游之船,扬文化之帆,通辽市的旅游文化活动方兴未艾。(记者阴文娟)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