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开鲁县:城乡处处飘书香
一大早,开鲁县麦新镇富通镇村的十几位村民便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村民王林找到一本《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坐下来边看边做着记录。他告诉记者:“我去年承包了一个果园,现在正是给果树剪枝的季节,我对剪枝技术还不是很熟,所以赶紧来书屋取取经。”
近两年,开鲁县采取“政府投资+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家书屋”“图书流动站”以及各类专业性图书室遍地开花,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现在,农闲时进书屋学习已成为该县农民的新常态。
“农家书屋”——农民的“加油站”
近日,义和塔拉镇六家子村养羊大户高秀宝又卖掉了一批育肥羊。说到发展之路,高秀宝说,一是要感谢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再一个就是要感谢一个好“老师”。他所说的“老师”,就是该村的“农家书屋”,他在那里学会了饲养、防疫、接羔等全套养羊技术。“最开始养羊时,我是个门外汉。当时,正好咱村里建起了书屋,我得空便来这里看看,同时向有养羊经验的村民请教。所以说啊,只要肯用心学习,没有不成功的。”
为丰富“农家书屋”的藏书,该县多方筹措资金,为“农家书屋”发放专用购书卡,开鲁县新华书店还特为此建立了“农家书屋大超市”,并增加专柜、选派专人服务,切实做到了农民购书、政府埋单。
“流动图书站”——居民的“百宝囊”
这一天,家住工农社区的王晓辉来到社区“流动图书站”里看书。他说,他平时很喜欢下厨,这里关于饮食方面的图书很多,没事时便来学两手。
为让广大居民读书更方便,开鲁县图书馆在社区、学校、工厂、军营等场所先后建立了25个“流动图书站”,并及时更新图书,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
“刘景亭书屋”——学生的“寻乐园”
星期天,开鲁县实验小学学生焦玉媛又来到“刘景亭书屋”。她说:“这个书屋很温馨,而且有很多科普、文学类的书藉,我的好多同学都喜欢来这里。”
“刘景亭书屋”是全国优秀退休干部刘景亭创建的。2000年,他退休后与老伴搬进县城,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后来,刘景亭发现两个小孙子由于迷恋上网,学习成绩明显下滑。为了让孩子们走回“正道儿”,刘景亭从离县城60多公里的老家运来毕生收藏的4000多册图书,在不足60平方米的住所办起了书屋,深受小区内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去年7月,开鲁街道党工委投资近10万元为“刘景亭活动站”租了一间240平方米的门市房,并负责书屋的水电、取暖等费用,同时动员爱心人士为书屋捐款,让刘景亭安心做公益事业。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