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区域绿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林业厅政府网5月24日讯 自2014年全盟开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盟将村屯绿化做为重点区域绿化的重要内容,与“十个全覆盖”工程统筹推进,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施工。共完成村屯绿化面积6.72万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92亿元,实现了乡村绿化的全覆盖。围绕全盟确定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共完成126个绿化样板示范村。通过村屯绿化的实施,对实现农村牧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规划先行,高点定位。把村屯绿化纳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及重点区域绿化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内容,科学编制绿化规划,高标准组织实施。在绿化示范村建设上,着重抓好乡村出入口节点绿化、休闲广场绿化、村部周边绿化、通村水泥路两侧绿化和庭院绿化。打造了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和查干嘎查、科右前旗兴安村和柳树川村、突泉县合发村和杜祥村、扎赉特旗红卫村和五道河子村、科右中旗查干努拉嘎查西日嘎嘎查等一大批乡村绿化的精品和亮点。
二是宣传引领,典型示范。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组织义务植树、免费提供树苗、报道典型事例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乡村绿化宣传。充分利用每年义务植树周活动,深入宣传乡村绿化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农牧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氛围。涌现出了如突泉县果树个体造林大户陈国友,在发展果树经济林致富的同时,又承包荒山造林600亩,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又给自己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突泉县个体造林大户赵广玉,致富不忘家乡,创办了兴泉林场,承包荒山造林1800余亩,标准高、规模大。像这样的农牧民个体造林大户还有许多,正是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植树绿化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全民造林绿化高潮迭起。
三是强化领导,高位推进。盟委主要领导先后几次专题调研重点区域绿化工作,行署主要领导也专门对绿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行署分管领导多次在六个旗县市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仅今年春季,盟行署与盟林业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重点区域绿化工作进行了七次督查。各旗县市把绿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高位推动,强势推进的工作局面。
四是创新机制,多元投入。盟旗(县市)两级政府在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村屯绿化。为了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在村屯绿化上,我盟除将国家重点营造林工程项目向村屯周边可视荒山荒坡倾斜外,还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向村屯绿化投入。坚持“谁造谁有、经营者受益”的原则,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生态建设领域流入,有效缓解了造林绿资金紧张的压力,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结合林业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大搞庭院果树经济林建设,由政府无偿提供果树苗,与盟妇联联合,配合盟农业局在农户庭院栽植果树,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仅今年春季,就完成庭院果树栽植73万株。
五是多措并举,建管并重。为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在村屯绿化上,我盟始终坚持不栽无主林、不种无主树。对农牧民自发栽植的林木及时发放林权证。对集体林地由村集体出资聘请护林员,明确管护责任。对于牲畜毁林现象突出的矛盾,基层林业站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四季巡护等形式,做好禁牧工作。大力推行股份合作、承包经营、专业队养护、树随田走等多种管护模式,巩固绿化成果,较好的解决了有人栽树无人管,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