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
31.03.2015 12:17
本文来源: 水利厅
项目成功汇报会
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在呼和浩特组织召开《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阶段成果汇报会。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任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路二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项目及课题负责人汇报了研究进展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质疑与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不仅对沿黄灌区的农业节水,同时对于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大意义。课题组经过两年来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具有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内蒙古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核心产区之一。同时,引黄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沿黄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在自治区实施“粮食安全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目标中,提出新增粮食产量100亿斤,并制定《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沿黄地区作用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如何有效加大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力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以及自治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成为自治区水利行业亟待解决重大难题,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在沿黄灌区大力发展滴灌技术,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途径,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以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然要求。在沿黄灌区发展滴灌,会显著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减少过量施肥对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节约灌溉水量,增加作物产量,促进现代集约化农业的发展。通过初步研究分析,认为引黄灌区滴灌发展需要多水源联合应用。潜在的可利用水源有3种型式:一是利用灌区内淖尔作为水源进行滴灌,可解决过滤以及水量调蓄问题。二是利用地下水:即发展井渠双灌滴灌模式,在作物生育期,利用地下水滴灌,以灌代排,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土壤盐碱化,减少末级地下水排水系统。利用秋浇,补充地下水。同时,可起到压盐作用。井渠结合膜下滴灌,克服了利用黄河水滴灌过滤和储水的两大难题,具有特殊的优势。三是直接引用黄河水进行滴灌。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研究,形成多水源条件下滴灌发展技术模式,为沿黄灌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研究团队已在河套灌区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对3种水源基本情况和灌区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获得了滴灌条件下的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对黄河水多泥沙条件下,低成本、高效过滤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创新性成果。已建设示范区2处,累计完成示范750亩。示范区位于分别位于河套灌区临河区双河镇(直接引黄滴灌示范区、井渠双灌滴灌示范区)与磴口县三海子(引黄淖尔补灌滴灌示范区)。研究与示范作物有玉米、向日葵、番茄、青椒、瓜果类等6种作物。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及课题组50余人参加了会议。(李建国)
本文来源: 水利厅
31.03.2015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