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说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02.06.2016  11:33

  《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内蒙古牛羊屠宰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其中从立法层面和监管层面对屠宰行业主体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权责进行详细说明和规定,同时在实施牛羊产品召回制度、改革检验检疫制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可以说,这是个利民惠民的措施,在源头上保证了牛羊肉的产品质量,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然而,好法规关键靠落实。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只是镜花水月,再好的法规也只是纸上谈兵。拿定点牛羊屠宰来说,关键要靠两个主体的执行力和贯彻力,一是屠宰企业,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屠宰企业方面,首先应该吃透法规精神,明确相关法律责任,立即着手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估,完善各方面专业人员、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使得各方面都符合定点屠宰场的标准,使经营更加专业化、合法化。同时屠宰企业还需要树立主体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确保牛羊肉供货渠道及屠宰过程安全。

  政府部门方面,把握食品安全大局,明确治理餐桌污染的方向,树立权威意识和责任意识,狠抓落实,严格分工。对于新申请的定点屠宰企业的资质进行实地考察,对于其提交的材料认真核实,把好牛羊屠宰的第一道关。对于已经批准设立的定点屠宰场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和实地考察,对企业形成警示作用和威慑作用,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从屠宰场设立、牛羊屠宰过程、产品检验检疫等各个方面都按照《办法》执行。

  当然,要想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服务民众的目标,不仅需要屠宰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脚踏实地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监督和举报,发现问题牛羊肉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因为,最终屠宰完的牛羊肉是要上老百姓的餐桌,甚至还有一些远销省外,如果那些远销外地的牛羊肉出现问题,无疑会对我们畜牧大区的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对劣质食品的辨识度,不仅利己也是利他。(康丽娜)

  《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2日14版       

[责任编辑 马铃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