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一问:生态建设如何守护碧水蓝天?

26.01.2018  00:51

  首府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文/记者 刘晓君 郑慧英 王树天 刘 睿 摄影/本报记者 牛天甲

  1月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主题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据介绍,5年来,内蒙古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830多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投入总和。全区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迈出坚实步伐。

  5年来,内蒙古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放眼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绿色在不断拓展,绿色上山、进城、入户,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造林绿化面积年均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均造林面积的1/9,5年累计营造林5774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面积1037万亩。大青山南坡、黄河两岸、公路通道两侧……到处郁郁葱葱、满眼苍翠。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3.7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14.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森林覆盖率21.03%,提高1.03个百分点。

  家住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滨河湾小区的赵女士见证了家门口的环境变化。“2012年,我在滨河湾小区买房,就是因为小区紧挨着小黑河环城水系,出门就能看到风景。但是,当时水系两侧的绿化还不到位,成片的土坡看起来没有任何美感。经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如今水系两侧树木成林,微风中水光潋滟,让人流连忘返。”赵女士高兴地说,首府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居住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鼓楼村的村民刘四喜与赵女士有着同样感触,他说:“大黑河作为呼和浩特市的‘母亲河’,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理。随着首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黑河已经成为一条‘市内河’。过去,河道内存在违法乱采乱挖砂石、倾倒垃圾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2016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鼓楼村大黑河城区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如今,经过综合整治的大黑河城区河段,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市民和游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数据显示,随着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这些年全区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2008~2012年,全区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1.6天,2013~2017年下降到每年0.5天。2017年,全区各盟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9天,较2015年增加17天。2017年,全区各盟市空气发生重污染天数累计为41天,较2015年减少33天。

  虽然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持续守护绿水青山,保卫蓝天白云,依然任重道远。

  两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倾听他们在生态建设方面的良策妙计。

  尹中强代表:保护生态环境要知责明责尽职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还可以在健身步道上慢跑几圈……”谈到近几年城市生态建设的变化,人大代表、乌海市海南区委书记尹中强感慨道,如今乌海树木越来越多,空气也越来越好。

  尹中强告诉记者,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城市,2017年,乌海市按照“园林、生态、文化、功能、景观”一体化的要求,对城市公共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一个又一个绿化精品工程点缀于城乡郊区,为市民营造了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为了让市民能够充分共享绿色福利,乌海市以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和城区绿化等为重点,通过大力实施规划建绿、拆违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逐步推进绿色乌海建设,有效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仅去年,全市新增园林绿化面积327公顷。截至目前,乌海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595公顷,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为19.9平方米。

  “近年来,我们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利用黄河、大漠、湿地、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观优势,精心打造山、水、绿、沙融合的特色生态景观。在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落实,充分夯实属地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失职追责力度。落实河长制,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对于矿山开采,坚决执行谁开采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治理主体,使治理、监督的责任人知责明责尽职,让百姓与自然和谐共处。”尹中强说。

  郭金峰委员:不让守护绿水青山的百姓吃亏

  “人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植树造林、护林养林、保护生态的主体还是广大百姓,只有激发、动员、引导百姓植树造林,护林养林,保护生态,才能有更好的生态环境。”谈起生态环境的问题,政协委员、通辽市开鲁县政协副主席郭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受市场经济影响,木材生产加工行业正走入低谷,百姓造林收益低,积极性不高,我们应当切实为百姓着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郭金峰说:“以通辽市开鲁县为例,2018年计划造林40万亩,目前已确定造林地块,完成整理土地、预定苗木等工作。在造林工作中,我们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鼓励百姓以造经济林为主,这样周期短、见效快、有收益,既保护了生态,又让百姓有了可观的收入。这一做法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推而广之,生态建设就应该充分考虑百姓的切实利益,不能让守护绿水青山的百姓吃亏。

  殷玉珍代表:造林者既要投入更要产出

  “我一直以来的信念就是,生态环境好了,生活环境自然也就好了。”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农民殷玉珍说。

  32年的坚守,殷玉珍让一片毛乌素沙漠变成了绿色王国,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荣誉接踵而至。殷玉珍说,争取到2020年将7万多亩以杨树为主的林地,逐步改造成多树种混合的造林基地,将其打造成“毛乌素沙地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的核心示范基地。

  在殷玉珍的带动下,周边农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热潮,涌现出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240户,全旗森林覆盖率达32.3%,近10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通过32年的治沙实践,我认为,我们要从植树造林的投入者变成将来的受益者。”殷玉珍直言不讳,“以前的日子过得苦,如今通过植树造林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态建设也走在了前列。植树造林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要有长远规划,8年、10年、15年、20年……甚至更长,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要根据土壤、墒情择优树种。这样,当地不仅有了绿水青山,而且土壤墒情也会得到改善。以前不能种的果类树种也许就可以落地生根了,有些地方经过土壤改善还能种粮食。

  殷玉珍建议,植树造林是一个大投入慢产出的产业,如果在实践中找准路子,不仅保住了绿水青山,还会发展成金山银山。对每一位植树造林人来说,光投入不产出,也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适时进行林分改造,有益于经济林的形成,更有利于提高植树造林人的积极性。生态搞好了,百姓的收入自然会提高。

  张占忠委员: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

  “打造宜居生态,围绕水生态做好文章,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力度,让百姓共享山水福利。”政协委员、自治区总商会副会长、内蒙古中峰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占忠对记者说。

  张占忠认为,水是城市发展的必备条件,水生态建设成绩如何,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如今,首府的水更清了,景更美了,城市更宜居了,这是大家的共同心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水利应争当先行军,把打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作为主要任务,把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污染、生活污水问题也日益凸显。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水磨村为例,这里就是以“青山圣水 活力新城”为主题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水磨新村。在打造过程中,考虑到生活污水的问题,配备了专业的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得到彻底净化,净化后的水再进行二次利用。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首府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为一体的水生态文明体系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