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的蛋雕情结

30.11.2015  19:06

  张熙麟的作品《三豪杰

  张熙麟、王月英夫妇

  准格尔旗一对七旬老夫妻,通过自己灵巧双手,在蛋壳上雕刻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成为了一件件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从事蛋雕创作已经成为两位老人晚年的生活乐趣。

   无心插柳儿子的一句话让他爱上蛋雕

  今年79岁的张熙麟是准格尔旗一名退休语文教师,退休后,他感觉生活有些无聊,在一次谈话中,儿子无意中提起舅舅在蛋壳上雕刻很有意思,建议父亲也可以去尝试一下。正是与儿子的这次谈话,让张熙麟开始爱上蛋雕。张熙麟告诉记者,他最早是在鸡蛋上雕刻,买回鸡蛋后,首先要把鸡蛋壳洗干净,然后再用铅笔在蛋壳上素描,之后再进一步雕刻,最后用水彩上色。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素描这一步对于张熙麟来说不是问题,但最难的就是雕刻这一步。刚开始雕刻的时候,因为没有条件,他就用锯条在蛋壳上雕刻,雕坏了很多鸡蛋,但这并没有影响老人的兴致,雕碎的鸡蛋就炒着吃掉,也不会浪费。

  后来,条件好了,张熙麟专门购买了刻刀,而他的雕刻技艺也是愈发的娴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师兄,刘备、关羽、张飞三豪杰,十二生肖、花鸟鱼虫,张熙麟雕刻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活灵活现,尤其是他雕刻的成吉思汗系列更是让人爱不释手。这套蛋雕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目前,张熙麟已经创作了三四百套蛋雕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送给了亲朋好友留作纪念,一部分送给了所在社区的文化室供参观展览,还有一部分自己收藏。

   夫唱妇随妻子也开始蛋雕创作

  和老伴张熙麟一样,王月英也是一名语文教师。退休后,看到老伴和哥哥进行蛋雕创作,并且乐此不疲,这也让王月英动了心。王月英告诉记者,哥哥创作的鸵鸟蛋雕作品,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卖给外国友人,一幅作品就能卖到1200美元。如今,自己也开始蛋雕创作,但并不是为了赚钱,也是和老伴一样,给生活增加一些乐趣。从此老夫妻俩醉心蛋雕,客厅是王月英的创作室,卧室是张熙麟的工作室,每完成一幅作品,老两口还会互相探讨点评一番。

  王月英主要是在鹅蛋和鸵鸟蛋上创作,因为鹅蛋和鸵鸟蛋的蛋壳比较结实,不容易破碎。与老伴选择的素材相比,王月英更喜欢雕刻一些古代的仕女,比如金陵十二钗、四大美女等,让王月英最满意的是她创作的一套《文姬归汉图》,九颗鹅蛋上的九幅图还配上了相应的文字,完整地讲述了文姬归汉这个历史典故。因为自己的蛋雕作品受到了哥哥的表扬,这更加激发了王月英的创作热情,她和老伴的蛋雕作品都曾获得过准格尔旗民间手工艺作品一等奖。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服务社区

  王月英创作的《四大美人

  这对老夫妻告诉记者,如果心情浮躁的时候,一旦拿起刻刀进行蛋雕创作,就会变得心平气和,这个爱好,不仅丰富了晚年的业余生活,最主要是陶冶了情操,而每创作完一幅蛋雕作品,在得到大家的好评后,都有很大的成就感,两位老人也被评为准格尔旗民间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张熙麟、王月英两位老人表示,因为从事蛋雕创作,十分考验人的耐心,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年轻人能耐着性子学习这门手艺,两位老人还是希望有绘画基础的年轻人能够学习这门传统的手工艺,让门手艺能跟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除了进行蛋雕创作,张熙麟还喜欢摄影、画碳素笔画,并且已经创作了很多作品,目前正在写自己的回忆录。而王月英则成了社区里的红人,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经常邀请她为社区写一些东西。王月英十分幽默地告诉记者,就是因为经常给社区写东西,居民们亲切地把她称为社区里的老秘书,最后简称“老秘”,有时候还会在讲堂上进行相关的演讲。此外,她和老伴经常带领着社区里很多老人坚持在户外跳健身操,这一跳就是很多年。

  张熙麟和王月英老人的蛋雕情结让人钦佩,而两位老人对于生活的这种热爱同样让人称道。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