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三年时间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1000万亩

04.06.2018  20:28

2014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已完成治理任务1416万亩。通过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全市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我市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1000万亩。

实施沙化较重六大区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取“造封飞、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模式,通过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沙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在农田牧场和公路沿线营造防护林,在河流、湖泊周边营造水源涵养林,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采取人工机械沙障、生物再生沙障、营造锁边林等措施防沙固沙,全面实施封育,适时飞播造林草等综合措施,实施沙化较重六大区域综合治理工程750万亩。

实施城镇村屯周边防护林工程。在我市主城区、旗县市区城关镇、苏木镇、村屯周边营造防护林70万亩。在原有防护林基础上,结合“三滥”治理和森林资源清理整顿工作,对主城区半径50公里、各旗县城关镇20公里、苏木镇10公里、村屯2公里范围内的无立木林地进行全面清理恢复造林,残次林全部进行修复改造。通过采取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对城镇村屯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全面提高绿化整体水平,达到高中低错落有致,“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效果。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以新鲁高速、大广高速和国道、省道、其他通乡路干道为重点,对全市公路绿化实施修复式提升改造,完成生态廊道建设2400公里,10万亩。景观林带向外围延伸两侧所有无立木林地全部恢复造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拟自然景观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经济林等。在公路穿越的农田区域景观林与农田防护林相衔接。

实施“百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实施以塞外红、沙果、葡萄、大扁杏、榛子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奈曼旗南部山区、库伦旗南部山区、科左后旗东部重点建设以大扁杏、榛子为主的干果类生产基地;在科尔沁区、开发区、开鲁县、科左中旗西部、奈曼旗中东部、库伦旗中部重点建设以塞外红、沙果、123苹果、葡萄、苹果梨、南国梨为主的鲜果类生产基地;以国道303公路为主线,依托科区大林镇塞外红、莫力庙羊场葡萄、开鲁县麦新镇中小苹果基地,打造“双百公里果树长廊”经济带。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结合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森林资源清查整顿工作,重点对严重沙化耕地和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采伐迹地、宜林地等林业用地范围内的违法滥用林地开垦耕种土地实施退耕还林120万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以塞外红、123苹果、沙果葡萄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以及珍稀乡土树种为主的苗木繁育基地;立地条件较差地块重点发展以乡土树种为主的用材林和灌木饲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