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呼和浩特1.6万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14.02.2017  12:35

  2016年,呼和浩特市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为抓手,全年完成建档立卡精准脱贫1.6万人,超额完成自治区和我市两级下达的减贫目标任务,脱贫户平均年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稳固。 
  “六项措施”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构建完善脱贫体系 
  完善工作机制。为抓紧抓实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脱贫攻坚推进组。各地区区组织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动员会,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细则、办法,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多次成立督查组,深入旗县区、乡镇、村进行督促检查,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实施挂图作战。围绕“两年整体脱贫、三年巩固提高”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指挥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挂图作战实施办法,做到“四个清”(底数清、责任清、办法清、工作要求清),挂好“五张图”(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扶持措施图、贫困村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记好“三本账”(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账),整合力量、全线出击、精准突破,确保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 
  细化帮扶措施。我市各旗县区纷纷结合当地实际,对帮扶措施进行细化分解。如武川县出台了“1+10”配套制度,即《武川县“人脱贫县摘帽奔小康”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和林县制定了1个《实施方案》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等8个专项脱贫办法;土左旗制定了“十个一批”脱贫工作思路和相关配套的46项扶贫开发优惠政策等。 
  突出因地制宜。我市在全面调研和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贫困人口的实际,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措施逐一分解到每个贫困人口,制定配套制度和专项办法,形成了“菜单式”等精准施策扶贫模式,切实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到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扶持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产业为支撑,按照“股份合作、规模种养、集约经营、效益分红”的发展思路,在全市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带领贫困农民闯市场。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继续协调落实领导包(县)乡镇、单位帮村、医院学校“结对子”、干部包扶贫困人口的扶贫帮扶制度。全市安排40名市级领导、274个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我市49个乡镇207个贫困村和100个经济基础薄弱村。每个乡镇由所辖贫困村的帮扶单位组成驻村工作队,队长单位牵头开展帮扶工作。明确了“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出”的驻村刚性要求,驻村工作队与第一书记协同推进扶贫攻坚,包干完成脱贫任务。驻村工作队的成员单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为贫困村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对全市25362名贫困人口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进行包扶。 
  “五大领域”脱贫攻坚成效大    2016年全市精准脱贫1.6万人 
  建档立卡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贫困人口逐户建立了信息档案,并录入国务院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方案》,清水河县、武川县积极筹建精准扶贫监测中心,完备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各旗县区对贫困人口识别和信息精准度进行全面核查。根据自治区六不准的原则基础上,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户年平均收入,各旗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明确贫困户进退标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动态管理。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8165亿元,重点围绕各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四到村四到户”产业扶贫,形成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包括政府备菜(为贫困户提供项目扶持菜单)、贫困户“点菜”(由贫困户根据自身发展意愿和能力选择脱贫项目)、部门“上菜”(根据贫困户选择提供扶持资金和政策)。武川县53个贫困村扶贫项目,重点发展食用菌、优质牧草、肉牛(羊)、中药材、马铃薯、乡村旅游等六大扶贫主导产业。清水河县51个贫困村扶贫项目,重点发展种植张杂谷、万寿菊和经济林以及油鸡、蛋鸡等畜禽养殖项目。 
  易地搬迁进展顺利。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在武川县、清水河县、和林县和新城区4个地区展开。各地区已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平台组建、项目对接、资源整合等前期工作。2016年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21户,涉及贫困人口2930人。目前,清水河县选择集中安置点8处,共建成住房1745套10.216万平方米,工程已全部完工。武川县建设集中安置点和互助幸福院26处,全部具备入住条件。和林县落实集中安置区31处,已开工建设30处,已竣工18个,年底全部完成。新城区古路板移民新村已建设完成。 
  金融扶贫深入实施。武川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累计发放贷款9077万元,受益农户2494户,中和农信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贷款2373万元,受益农户1880户。清水河县累计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143万元,覆盖农户727户,中和农信累计发放贷款2716万元,覆盖1275户。自治区金融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清水河、武川县各1000万元,按照要求实行定期存款,专户管理,按时发放。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近130亿元对1400个村进行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覆盖贫困人口17537人。通过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建设工程,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瓶颈”问题。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