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万马奔腾让现代化内蒙古步履铿锵
踏着“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铿锵步履,我们昂首迈进2017年的大门。
回眸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展望2017年,全区上下正沿着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巩固发展“稳”的基础,培育壮大“进”的动力,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力促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站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节点上,“舟至中流”的内蒙古,该如何在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击楫勇进?
新思路、新谋划、新布局,已经应势而生。
定好目标,我们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十二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回避的是,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稳定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完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不高……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形势逼人,形势催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为内蒙古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标清航向。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从严推进管党治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今后5年,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这是目标,这更是冲锋的号角。2017年1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激昂奋进的新年贺词,就是这号角的最强音——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五化”协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从严推进管党治党,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伴着这激昂的号角,2017年具体工作任务也闪亮登场: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推动落实五大任务,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适度扩大需求总规模。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有重点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的决定》,联动周边,双向开放,多变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实施对外开放。
——促进财政金融健康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逐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重点民生工程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正牢牢抓住内蒙古经济发展多层叠加的机遇,以“鲲鹏展翅凌万里”的雄心壮志,开创更加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找准路径,我们就要“风展红旗过大关”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设现代化内蒙古,该如何谋划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准定位。
——守住三条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
“这一基本要求,不仅是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的未来进行的站位高远的谋划,更是自治区准确把握新常态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加快推动现代化内蒙古建设,开创全区新常态下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付冬梅说。
“发展底线”是前提,“生态底线”是根基,“民生底线”是目的。唯有牢牢守住发展底线,才能建设更美的生态、更富裕的生活。切实“守住三条底线”,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向“质”飞跃的基本路径。
——加快转型升级。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
“党代会提出的“5+1”基地建设,找准了内蒙古的发展定位,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明晰了发展的主要内容。这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遵循发展规律与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完美契合体,是充分发展传统产业的继承性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全域旅游业的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体,是立足当前稳增长现实基础与谋划长远并实现动力转换的统筹兼顾体,是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新路子的必然选择。”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云平说。
——促进“五化”协同。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五化’协调并进、同步发展突出了‘五化’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一记强有力的组合拳,将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绿色化的引领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五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能够形成强大合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司咏梅说。
——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
“开放发展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区位优势,抢抓“三大战略”机遇谋篇布局,因应形势,乘势而上,是适应新常态推进内蒙古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方向和定位,立足于区情,分析评估综合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对内合作有支撑、对外开放有腹地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表示。
这就是内蒙古新的发展路径,这更是内蒙古2017年经济发展的必然遵循。路就在脚下,我们已经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
实现预期,我们就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等着我们的只有一个字:干!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归根结底要靠实干。”专家如是说。
怎么干?自治区的经济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
“‘5+1’基地建设,一方面,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做好传统资源型产业增值转化这篇大文章,调整好存量,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内蒙古风光壮美、民族文化独特的优势,推动全域旅游业加快发展,让这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新兴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未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支撑。”
“‘要想富、先修路’已是发展经济的普遍规律,推进交通网建设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将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放在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最前端,说明新时期交通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促进‘五化’协同,重点在协同上下功夫。要在‘五化’协同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夯实农牧业现代化基础、强化信息化支撑、提高城镇化质量、突出绿色化引领作用。”
怎么干?各盟市立即把所有的展望体现在行动上。
呼和浩特提出:要在加快发展、开放合作、统筹城乡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口,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打造好国家级呼和浩特新区。
包头提出:要当好全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推动收入迈向中高位,保持西部地区领先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前列。打造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乌海市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着力稳增长、赢先机,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冬季行动计划。目前,正全面加快2016年193个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已完成投资29.5亿元。此外,还为2017年计划实施的157个新建项目积极准备前置手续,并储备了2017年预计实施总投资约400亿元的重点项目300余项。
兴安盟为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积极推进盟内、周边盟市乃至蒙古国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互动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专门聘请国内外高端旅游规划设计团队,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力争通过特色品牌培育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努力把阿尔山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旗县市旅游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过上好日子,没有捷径,唯有奋斗。” 2017年,内蒙古将聚合万马奔腾的澎湃之力,在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征程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