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有“舌尖上的端午”

19.06.2015  17:04

  周日,儿子全家来家探视,孙女刚一进门就发问:爷爷,端午小长假作何安排?未等我做出反应,她就递给我一张A4纸。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端午节活动流程表:20号(端午节)——小井沟野餐,以粽子、凉糕为主,最好能有蛋黄腊肉粽子,糖稀、白糖、玫瑰一样不能少。21号——阿尔泰游园。22号—-赴“鼎鼎旺美食总汇”聚餐,欢庆端午假期结束。透过稚嫩的笔迹,我心中掠过阵阵忧虑——端午节这一具有丰厚文化的传统佳节,正在“沦为”孩子们眼中的“吃货节”。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自2008年始成为法定假日,其目的是能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遗憾的是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启示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扬。试问:在节日长假刺激了旅游经济,促进了消费的同时,我们是否领悟过“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苏轼《屈原塔》)的意境?我们是否通过屈原一曲曲动人的诗篇,追忆他的爱国情怀?我们的青少年是否了解“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所描绘吃粽子纪念屈原、佩艾叶避瘟驱毒的习俗……毋庸讳言,我们的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以及新闻媒体和文艺团体,组织的活动十分有限,难以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气氛,让端午节释放出正能量。

  4月初中央文明办召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座谈会,强调要扎实开展彰显节日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节日新风定会吹遍华夏大地,进而打造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