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听刺耳的话

20.04.2015  12:11

  □肖振英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乐取于人言以为善”。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对其弟子的劝勉,对当前党员干部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批评,很有借鉴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学习中,难免因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这样那样的失策失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在失误之前听不进别人的劝诫,犯了错误之后还不愿意接受批评,不愿意改正错误。

  然而,有少数领导干部,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以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就要高人一等,就能凌驾于人民头上,听不得半句逆耳之言。他们有的主观主义,讳疾忌医,明知不对却固执己见;有的官僚主义,唯我独尊,骄纵蛮横,听不得反面意见。领导如此,自然容易出现“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的局面,就算是勉强开展些批评,要么不切中要害、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要么不触及实质、不言其所以然、好人主义、瞻前顾后。久而久之,敢于批评的人也慢慢成了“聋子”“哑巴”,领导干部倒乐得清净自由了,但是错误就再也得不到纠正,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

  正确对待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别人的批评意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应当说,群众向我们提意见是好事,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有利于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地区检察院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在这封1500字的来信中,从头到尾充满着“批评”味道。习仲勋在省革委会上自曝来信,他说,“这封信写得好,还可以写得重一点。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的话,写信的人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们的信任。”

  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现实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闻过则喜要求我们能知错必改,如若知错不改,再好的态度面对批评也是徒然。党员领导干部。要理智地接受批评,换位思考理解批评、思考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把接受批评当作改正缺点、发现问题的机会,时刻保持“闻过则喜”的态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领导干部越是襟怀坦荡,越能赢得理解和信任;越是善纳诤言,越能赢得威信和敬重。闻过则喜不仅应该是党员干部对待批评应有的态度,更应该是全体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种追求。闻过则喜就要敢于在缺点和错误面前否定自我,修正错误,就要勇于在众人面前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就要始终以谦逊态度对待意见和批评。惟其如此,才能在意见和批评中改进工作,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