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情暖乡村幸福景

30.10.2015  13:49

  曾经垃圾随处可见、下水不通、缺树少绿、路不平灯不明的村庄,如今村容整洁、绿意茵茵、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公共服务逐步覆盖……连日来,东河区“以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为契机,区委派驻“第一书记”下乡驻村,各部门、单位也以实际行动驻村帮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一个个善举、一笔笔善款、一件件实事,凝聚起扶持薄弱村庄转变升级的强大合力,转化成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

  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民意办实事

  融入百姓才能了解百姓。“干部下乡,进了村,就是一名普通群众。”驻海岱村“第一书记”胡刚对记者说。东兴办事处来的“胡大哥”没架子,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找他拉呱拉呱,“胡大哥”从中也找出了驻村帮扶的切入点,从拉呱中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群众自愿投工出力,投入到修路、危房改造、直饮水工程中。

  在走访群众过程中,胡刚了解到村民反映集中的饮水问题,在包村县级领导的帮助下,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积极协调林业水务部门,投资约60万余元新建了一座直饮水站,占地约100平方米的直饮水站拔地而起,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问题得以解决。

  落后村子大多基础条件差,修路、治水都是村民急需解决的难题。“第一书记”们迎着百姓的期盼,扑下身子,啃起了“硬骨头”。

  路通到家门口,以后卖蔬菜、卖水果就方便了。驻村第一书记王永吉帮着沙尔沁二村硬化道路17400延长米、抹灰64285平方米、绿化180棵树、清理河槽500延长米、清运垃圾3000余吨。拄着拐杖的张大娘高兴地说:“俺今年八十了,我这老太太赶上好时候了。”“连心路”圆了百姓多年的梦,“幸福水”滋润了百姓渴望的心。

  扎根村庄解民忧真情帮扶助民富

  修路、打井只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致富问题,“第一书记”们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乡亲们趟出了一条条致富增收的路子。

  东坝村第一书记刘忠亮依据村子以种植玉米、小麦、葵花、谷子为主,牧业养殖绒山羊、小尾羊等实际情况,坚定了走“粮改菜”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思路,带动村民打造一村一品的经营模式,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

  沙尔沁二村驻村书记依托沙尔沁蔬菜交易市场坐落在二村的优越条件和二村建村以来就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优势,以及紧邻莲花山旅游开发的有利位置,推进二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站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村民闫天喜轻松惬意采摘着油麦菜。屋外的瑟瑟寒风令大棚里这片绿油油的蔬菜更显得生机勃勃。对于眼下的日子,闫天喜感到舒心,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再不用愁销路,两栋大棚每年就有七、八万元的收入。

  东园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海龙积极协调、帮助村民加入沁园合作社让村民们通过合作社“抱团”发展闯市场。合作社经理吴文国说,“目前合作社有农户56户,在驻村干部的影响带动下,现在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还在不断增加。我们主要是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为了打开销路,我们联系了华润万家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和一些大专院校,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干群鱼水情谊深文化医疗惠民生

  “十个全覆盖好,危房改造真正好,四合头院方正正,房顶盖的红通通,十个全覆盖好,道路绿化真正好,路边的树木绿茵茵,花池里种得花甚甚……”这字正腔圆的表演,来自莎木佳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王秀玲。她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我特别喜欢唱歌、快板等表演,平日里只能在家哼哼,如今有了展示和锻练的平台,感觉自己就是个大明星。”其实,在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像王秀玲这样的“民角”有很多,她们随着活动的持续升温成了当地的“草根明星”。

  驻村干部和村民联演“十个全覆盖”文艺晚会,中间穿插“十个全覆盖”有奖问答,加深干群联系。

  鄂尔格逊驻村干部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海岱村驻村干部组织全村乒乓球爱好者进行体育比赛。驻村第一书记们组织朝聚眼科、丽仁妇产、博仕肠胃、九洲泌尿及东方医院等医疗机构为村民进行义诊,普及院前自救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为村民们送来医疗健康服务。在一次次干群互动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