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邮筒经常“饿肚子” 亲,写封信吧!

25.12.2014  11:37

12月23日9时,呼和浩特市邮政局后台开箱工作人员张越萍骑着她的墨绿色自行车,从老干局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西门,她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一个墨绿色的邮筒。邮筒里安静地躺着10多封信。

10多封信,与10年前那种一装一麻袋的壮观景象相比,确实是太少了。但是和近两年经常空空如也的现状相比,这还是个让人兴奋的数字。“今天邮筒里有信,要感谢接踵而至的圣诞和元旦,这些信件大都是贺年卡。”张越萍对记者说。

张越萍负责9个邮筒的开箱工作。她每天8时多就骑着墨绿色自行车出发了,到一个地方打开邮筒,取出信件,锁上邮筒,再到下一个地方。9个邮筒都开完差不多近2个小时。然后她把信件带到中山路邮政支局,一封一封地检查信封是否完整,粘贴是否合格,邮资是否正确。当日15时多,同样的工作要再重复一遍,到一个地方打开邮筒,取出信件……

按说,信件少,工作量就少,应该盼着信件少才对。但是张越萍却很期盼,有一天,9个邮筒里都是满满的信件。那样的工作才有劲儿!

那种一开筒,信件就溢出来的景象,申师傅遇到过。申师傅做邮政后台开箱工作有10多年了。10年前,首府大街小巷到处都矗立着威武的邮筒,申师傅一个人每天要开20个邮筒,装信用的麻袋,经常是满满一麻袋。那种累并充实的感觉,是申师傅至今怀念的所谓幸福。

如今申师傅每天只需要开9个邮筒,他的负责范围在旧城一带。旧城一带因为没有高校,邮筒里的信件更是稀少,有的邮筒里经常好几天没有一封信。

今年已经58岁的申师傅也有自己的 手机 ,他摇晃着手机说:“用这个多痛快,几秒钟就联系上了,想说啥说啥,这边说,那边还能答应着。谁还写信呀?”尽管也知道和手机PK,信件毫无优势,但是从申师傅略带失落的眼神里,记者还是看到了浓浓的期待:多想打开邮筒,信件都溢出来呀!

呼和浩特现在仅有36个邮筒,像张越萍和申师傅这样的后台开箱人,已经寥寥无几。即使是为了怀旧,请您给最爱的人写一封信:让自己静静地坐在台灯下,拿起久违的钢笔,灌满鸵鸟墨水,一笔一笔,倾诉……也许这就是2014年岁末,最浪漫的事。文/本报记者    李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