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调低经济增速目标 强化“质量关切”

28.01.2015  16:23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题: 中国东北调低经济增速目标 强化“质量关切

  中国地方“两会”正密集举行。在安排部署2015年工作时,2014年经济增速明显落后全国水平的中国东北地区调低了今年增速预期,其中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均预期为6%。

  这或将为近年来东北地区GDP增速预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正经历经济转型困境的东北地区,在调低经济增速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我们要淡化‘速度情结’,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但我们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27日,辽宁省省长李希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据官方数据,黑龙江省2014年GDP增速为5.6%,辽宁省去年GDP增速为5.8%。吉林虽然还没有公布全面经济数据,但从已公开的前三季度数据看,增速下滑已成定局,东北三省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

  中国2003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跃居全国前列,这一地区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投资、市场观念不强、政府过度参与微观经济等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两年开始凸显,制约经济发展后劲。如同美、德、法等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一样,中国东北这一老工业基地也在经历艰难的转型过程。

  “表面上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是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李希直言不讳。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经济增速慢下来,让人们看明白,不解决深层次矛盾,经济质量上不去,也会拖累速度降下来。

  “这么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是一些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辽宁北煤矿业集团董事长王力表示,目前全省钢铁、煤炭、电力、焦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北票市为例,去年有上百个矿厂关停。

  “如果不想被淘汰,就要走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之路。”王力说。

  2012年以来,吉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企业活力减弱。吉林省智库秘书长刘庶明研究员认为,吉林省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下降,既与全国宏观经济转型有关,也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出现瓶颈有关。

  一些学者认为,振兴东北是个长期的过程,但进入新常态,不能再追项目上规模要政策,需要新的产业动力培育,通过创新驱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2015年工作重点聚焦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挖掘市场机会、优化发展环境、放开准入领域、公平参与公共资源项目竞争,培育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在两会上说,黑龙江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炒概念,而是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项目提档升级,随着苏州等南方城市经由满洲里抵达欧洲班列的开通,哈尔滨也有了更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作为中国的主粮仓和工业摇篮,东北三省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无可取代。这次的经济增速放缓,让人从这种暂时的困难中看到了机遇。

  “6%的增长目标是回归理性、处于合理区间的正常增速,”辽宁省发改委主任王金笛说,这是前进中的调整,能为辽宁赢得喘口气的机会。

  辽宁省政协委员王广林说,适应新常态就要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结构和质量上。辽宁省政协委员卢松表示,降低经济增速指标,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种“松绑”,更是一种导向,还提出了新的硬指标。“今后拼质量将会代替拼速度,成为各级政府一把手新的政绩观。”。

  东北三省面临的问题,正是中国正在面临的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地方适当调低GDP增长预期,将为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留出空间。”东北财经大学教授齐鹰飞说,

  观察人士认为,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东北地区必须沉下心来以改革和市场的力量推动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换上新的发动机。(采写记者:徐扬、辛林霞、王炳坤、孙仁斌、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