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十大新闻

30.12.2014  16:42

一带一路”加快推进沿线国家反响强烈

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召开期间,中方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2014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系列出访活动影响巨大,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反响强烈。

点评:“一带一路”战略将引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改变世界经济版图。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增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程中,加紧建设“一带一路”对于中国自身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加快从旁观者、跟随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这一进程。

APEC舞台中国成焦点亚太自贸区绘就蓝图

5月,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青岛举行。会议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促进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等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11月,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纲领》,批准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

点评:中国,在APEC舞台上走向了中央位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成功举办了APEC系列会议,体现出在促进APEC成员相互合作与沟通发展过程中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利用APEC平台展示自我、走向国际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自贸区战略加速实施开发区“三十而立”再出发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12月8日,商务部党组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等内容,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今年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探索实行开发区动态管理。

点评: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步骤,其意义不仅限于充分发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带动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而且也承担着为全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蹚路子”的重任。广东等3个自贸区的设立在复制上海经验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30年来,中国的开发区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开发区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对外开放的顶梁柱。

对外投资管理出新策企业“走出去”获松绑

9月,商务部对外公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10月6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依法自主决策、自负盈亏,并取消了“企业应当在其对外签署的与境外投资相关的合同或协议生效前,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核准”的要求。《办法》改变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由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全面核准的方式,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并最大限度地缩小核准范围,大幅提高了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12月24日,“走出去”再获政策利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简化审批,便利“走出去”;拓宽融资,助力“走出去”;健全政策,服务“走出去”。

点评: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快更稳。随着“走出去”的规模逐渐大于“引进来”的规模,中国在国际产业结构转移过程中,更多是要做到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除了利用外资要重视质量以外,对外直接投资更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立足于发掘更多机会。

内贸流通体改加速法治化营商环境可期

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部署内贸流通在现代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流通领域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11月27日,商务部召开全国贯彻落实《意见》会议。会议透露,商务部正在内贸流通重点领域推动六项“专项行动计划”并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商务部将围绕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条主线,加速推进《意见》尽快落地。

点评:加快发展内贸流通,应正确认识并发挥内贸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2014年,消费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放缓态势,这存在一些深层次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外贸进入新常态打造新优势待加快

3月,商务部宣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尽管如此,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仍然任重道远。2014年前11个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部署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相继发布具体落实措施,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贸易便利化、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健康外贸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外贸稳定增长加力。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出台,贸易结构平衡的步伐正在加快。

点评:中国在从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标志性的进步,而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还任重道远,需要通过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在新常态下寻找量和质的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获突破跨境贸易结算猛增

6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6月19日,中国银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6月份,央行宣布,已与法兰西银行、卢森堡中央银行签署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7月4日,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2月3日,中国银行巴黎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正式启动;新加坡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地位提升。

今年人民币汇率一改过去的单边升值,出现了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行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在2014年,可以说美元是第一强,人民币在全世界是第二强的货币,而且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是升值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009年只有35.8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

点评: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联系紧密。中国与许多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了货币间兑换,在一些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人民币也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而且将会进一步加速。

跨境电商新政落地龙头企业海外上市

2月,海关监管方式代码增列“9610”,全称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逐步落地;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快速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模式获得广泛认可。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美国历史上融资额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11月12日,阿里巴巴公布“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额为571亿元,其中移动客户端占比达42.6%。“双十一”当天产生超过2亿份物流订单。

点评: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分工过程中逐渐摆脱低端定位,进一步弥补自身在市场渗透方面的短板。“双十一”对物流的拉动,标志着我国的流通业进入到一个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为代表的业态升级换代关键时期。

多轮援助埃博拉疫区中国支持实实在在

2014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4国各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防控救治物资;8月,中国政府决定向埃博拉疫情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提供总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9月,中国政府决定在此前提供两批援助的基础上,再次向上述国家提供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10月,中国政府决定启动第4轮紧急援助,再向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3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提供总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急需物资和现汇援助;12月,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兼联合国开发署驻华总代表诺德厚就中方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

点评:中国政府为非洲疫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言必信、行必果,得到了受援国政府、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提供的援助既突出疫情国又兼顾周边,既救急又着眼长远。中国重点援助疫区三国,又积极帮助周边10国降低疫情输入性风险,优先满足非方的急需,同时又推进中非公共卫生领域的长远合作。

反垄断成果显著公平市场更进一步

2014年以来,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就一大批反垄断案件进行调查并作出执法决定,涉及多个行业、产业链各环节和各类市场主体。其中,微软诺基亚并购、汽车零件反垄断和P3联盟等案产生巨大影响。4月,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6月,被欧美监管部门放行的最强航运联盟在中国遭遇“红灯”;7~8月,路虎捷豹、奥迪、奔驰、克莱斯勒、丰田、本田、日产等企业相继下调零配件价格和进口车售价。《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试行)》于9月30日商务部第2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将自2015年1月5日起施行。9月11日,在国新办反垄断执法工作情况吹风会上,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有关价格垄断的335个案件中,涉及外商投资企业为33件,仅占10%。工商总局反垄断立案中,仅有5%涉及外资企业,“一味针对某个企业或者某个国家是站不住脚的”。

点评:对一些国外企业的在华业务进行反垄断调查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中国的市场将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反垄断法》实施6年来,接受反垄断调查的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况。

鸣谢:在“中国商务十大新闻”酝酿推出过程中,得到了商务部研究院梁艳芳、李健、白明、赵萍、张莉等经贸领域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