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互联网+”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引擎

11.09.2015  10:43

这几天,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包古鲁村村民张玉杰逢人就夸“农技宝”信息平台好,“要是没有在线专家‘会诊’,我家的黄瓜就都完了,这得感谢农业部门和电信的工作人员啊!”看着今年的好收成,张玉杰的心里乐开了花。

张玉杰提到的“农技宝”是“农技云”平台的移动客户端。“农技云”平台由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联合实验室(中国电信和中国国家农业科学院联合成立)开发和设计,面向农业管理部门、农技员专家、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技推广交流互动、农技服务管理、生产经营等应用需求的综合信息服务。

“农业+互联网”,实现了一“土”一“洋”的结合,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中国电信积极致力于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使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内蒙古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11月13日,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与自治区农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农技宝”一期试点推广工作,具体包括信息交互平台、专家会诊平台、农技知识传播平台,实现农技专家与从业人员高效沟通、农牧业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农技员和农牧民的好评。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寇凤达总经理介绍说,“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在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在内的大农业行业的集中体现,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行动”等国家工程的推进,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扩大普及和信息化服务的升级,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产业模式创新,将引发人、土地和生产方式等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变革,倒逼我国农业经营的转型,消除农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统筹市场和资源的深化改革,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助力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倾心推出的 “互联网+农牧业”的应用,重点是要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4个领域进行突破,助力“互联网+农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互联网+农牧业”项目负责人高海军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将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服务,以农技推广、物联网、质量追溯平台等为重点抓手,注重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农民信息化素质提升三大方面的价值,切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发展。

在生产领域,重点发展“农技推广云”、物联网平台和病虫害远程监测。中国电信综合运用信息互联网、固网和移动通信、呼叫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自主研发建设,并融合“12316”农技服务热线,实现农村移动信息化、应急指挥调度、手机移动办公、呼叫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

中国电信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作物疫情发布、病虫害信息检索、病虫害异常环境预警、病虫害知识库管理以及在线专家诊断。

在经营领域,重点发展“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国电信主要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农产品仓储运输、农产品销售电商等经营环节,提供农机管理云、智慧粮仓解决方案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等业务服务。

中国电信还结合全球眼及追溯技术,积极建立农产品品牌化、个性化及安全化销售渠道,打造专一性农产品交易平台。

在管理领域,重点发展综合调度监控平台、质量追溯平台。中国电信可协助农业主管部门建设综合调度监控平台,打造农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针对突发的农业自然灾害、农业“四情”、农业公共卫生事件、农业事故灾难等情况进行应急响应,迅速处理,保障农业正常生产及人民生活。

农民的“随身农技员”

目前,中国电信的“农技云”平台在我区已经支撑7个盟市、12个旗县的2000多名农技员和22000多名农牧业生产人员的日常工作、信息分享与获取。

兴安盟科右前旗农机局农机推广站为10名农技员免费提供了一部装有“农技宝”软件的手机终端。通过“农技宝”,农技员可以随时随地给科技示范户以及辐射带动户进行科技指导,大大提升了农机推广的工作效率,同时,农技员也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和政策法规的查询,真正实现农户、农技人员与专家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技宝”不仅是农民的“随身农技员”,也让农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辛玉山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一名农技员,以往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传达农业信息,需要挨家挨户地宣传、引导,往往是跑断腿、磨破嘴,效果并不明显。而今年,他通过“农技宝”这个平台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高速信息渠道。“以前每天都走十一二里路到田间探查,了解实际情况,现在配上‘农技宝’之后,好多问题在行走当中就解决了,特别方便。同级农技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将信息发到平台上,向自治区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寻求帮助。”辛玉山说。

谈起“农技宝”带来的方便,宁城县农牧业局市场与信息中心主任冯兆生有感而发:“‘农技宝’的意义就是在于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政府掌握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状态,激发农技人员的创业热情,方便农技人员与农户沟通。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户与农业专家互动,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动向,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普及率。”文/本报记者  张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