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巴彦塔拉村:村民自己铺巷道

04.12.2014  01:26

  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是实现城乡联动、村户连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振兴农村牧区经济和促进群众致富的重要条件,是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中之重。不久前,海流图镇巴彦塔拉村村民自己动手,硬化巷道,亲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硬化后的巷道

   村内巷道 需二次改善

  走进海流图镇巴彦塔拉村,可以看到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小村处处整洁。

  平整干净的巷道上,骑着摩托车的村民们不时穿梭而过,满载黄瓜、柿子等大棚蔬菜的农用车急驰而过。“巷道平整硬化后,村民去地里干农活也方便了许多,农用车也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了。”村民王有亮说。

  巴彦塔拉村位于海流图镇城郊,共有108户,452人,人均只有1亩地,村民大都靠在海镇打工为生。尽管交通局给村里铺设了水泥路,可是水泥路两边的路基却还是黄土路,凹凸不平,而且上面会时不时地会冒出个鸡棚、猪圈,不但影响了村貌,还阻碍了村民出行。遇上阴雨天气,村民就得抓紧干两件事——排水和清淤。

   改变环境经费不足

  村道难行成了村民们心头的一大烦心事。今年,在全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海流图镇党委政府经过调查研究,统一思想,从解决群众出行难入手,将巴彦塔拉村巷道整修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切入点和抓手,筹集80万元资金用于硬化巷道,决心改变巴彦塔拉村的面貌。

  海流图镇党委政府先后四次组织村里积极性高的村民到到已硬化的乡村现场观摩,用事实说明道路硬化后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从而激发群众硬化农村巷道的热情。

  “充电”回来的村民们心里活动开了,“人家的村子那么整洁,道路那么平整,看着就让人心痒痒。”一时间,硬化巷道、建设新农村的信念,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吹得村民们的心海荡起层层涟漪。

  然而,村委干部坐下来一算账,全村要用工字砖硬化18000平方米的巷道,可是如果要去市面上雇人的话,仅手工费一项1平方米就是80元,这样算下来,要硬化巷道仅手工费就需要144万元,而镇里连工带料的硬化资金、仅有80万元,远远不够,怎么办?

   村民齐动手节省120万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资金缺口并没有难住村民,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后,决定村民自己铺。

  “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村民,而且在外打工时也修过路,有一定的基础。我们算了一下,村民自己铺,1平方米手工费才10块钱,比从外头雇人便宜70多块钱哩,这样算下来,我们要铺18000平方米的巷道,只需要手工费18万,比从外头雇人便宜多了。”村支书张埃兵说。

  巴彦塔拉村的这一做法,一方面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真正变“要群众干”为“群众要干”,让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村委组建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资金管理、联系铲车等相关事宜,11个村民代表全部上路,组成质量监督小组旁站式监督。一时间,村民齐上阵,为巷道改造出力。在村委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村民们分工明确,刨土、平地、拉沙、铺砖……秩序井然。从8月份开工到10月中旬竣工,巴彦塔拉村巷道硬化仅用了两个月。

  后记

  没有足够的资金,但通过村民们亲自动手,硬化巷道这件曾经的难事,成了!这让巴彦塔拉村的环境面貌有了大改变。“凡流汗播种者必欢呼收割”,再引申一下,流汗播种者也一定愿意舍力气保护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巴彦塔拉村村委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告村民通知书》,进社入户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定期清理。

  巴彦塔拉村硬化巷道一举使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也净化美化了环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