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01.05.2021  18:50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日电(李国栋 石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鲜嫩的番茄,高大的香蕉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那一朵朵或粉红、或紫红、或洁白的牡丹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单是那一粒粒亮泽饱满的葵花籽,就能惊艳你的味蕾……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一个个科技味十足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里,特色鲜明的南北果植应有尽有,让人眼前一亮;一家家创新性十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里,种类丰富的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让人惊叹不已。

  暮春时节,在位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的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园,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香蕉、火龙果、百香果、桑葚等水果已挂满枝头,浓郁的热带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南的热带水果园。

  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园温室大棚内的香蕉树已挂果。新华网 石毅 摄

  内蒙古鲜农农业科技园是集设施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科普示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300亩,均为流转周边农民的土地。

  除了大面积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北方常见的新鲜果蔬,园区通过不断调整土壤、光热条件,成功引进一大批南方果木安家落户,实现了“南花北育”“南果北种”,有效避免了水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腐坏、口感变差、营养流失等问题。

  在这个产业园,西红柿种植创造了亩均产值60万元的河套农业新纪录,带动了周边1500多农户增收致富。

  “我们采用自动控温、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二氧化碳气肥施放等技术,每亩智能温室可栽培2000株番茄,每株可采摘40-50斤番茄,每斤番茄订单价格7元,亩均产值约60多万元。”产业园副总经理崔敏介绍。

  在距离鲜农农业科技园不足十公里的金伯利农场育苗中心,番茄种苗青翠娇嫩、生机盎然,技术员张静正在通过手机终端操作灌溉机械为种苗喷淋洒水。

  “我们中心联通物联网系统,土壤、水分、温度等数据指标都实时在手机上显示,一键操作就可以自动调温、浇水。”张静说。

  金伯利农场育苗中心的灌溉机械为种苗喷淋洒水。新华网 石毅 摄

  金伯利农场是一家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产业园,园区总占地1800亩,园区重点推广高效连栋大棚、工厂化育苗、智能化灌溉、生物化防治4项技术。

  2020年,金伯利农场完成了20余个新品种的实验示范。特别是依托“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广贝贝南瓜,建设全国最大的高端贝贝南瓜种植基地。

  “我们不断更新当地传统品种,规避了品种弱化,病虫害多、产量降低等弊端。”内蒙古金伯利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敏说,目前农场已引进番茄、甜西瓜、甜高粱以及贝贝南瓜、耐盐碱玉米、苜蓿等30个国内外新品种。

  除了优化更新品种,“农场这种低人工、低建设成本的连体大棚种植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有推广示范作用。”郝敏说。

  在金伯利农场,汇集了多个国家的先进种植技术与模式——采用旋入式立柱施工方式建成的连栋大棚,土地利用率达95%以上;德国欧适能能源系统,能耗降低70%以上;以色列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节肥、节水70%,减药50%以上;采用熊蜂授粉、施用土壤有益菌,使用生物杀虫剂,可减少或替代杀菌剂90%以上;园区全部采用0.01毫米新国标地膜,全部回收利用;1人就可管理600亩大棚的灌溉和施肥工作,亩均效益达到2.5万元。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升果蔬品质口感,可谓一举多得。

  鲜农农业科技园和金伯利农场是临河区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河区依托发达的灌溉农业,以新技术、新品种为抓手,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着力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水肥一体化、工厂化育苗、胚胎移植等一批种养殖技术先后落户,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牡丹花、香蕉、石榴等一大批南方果木在此生根。

  十三五期间,临河区实施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整治76.4万亩,流转土地68.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3万亩,建成科技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62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30个;肉羊饲养量达到581万只,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7家。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74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临河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