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莫忘“三严三实”

22.02.2016  11:29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严于律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做人从政的基本准则,是干部成长的现实要求。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严于律己摆在关键位置,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

  细细品味“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严”其实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护。如不能坚持严的要求,守住底线、守住操守、守住信仰,从思想到行为的蜕变,则会非常危险。从最初信誓旦旦“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到时间久了思想懈怠“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再到开始伸手了又变成“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到最后“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彻底滑入贪腐深渊。可以说,对于党员干部,松是害,严是爱。

  “严”又是党员干部为政的平安符。当下社会,领导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面临权钱色利诸方的诱惑。抵御各种诱惑,若不能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放低了境界追求,放宽了用权边界,放松了约束标准,难免就“一篙松劲退千寻”。“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清风一路”,才能“无悔一生”。

  而“实”则是责任担当的见证,对应的是干部的能力。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立身之本必定荡然无存。我市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实干“则难者亦易矣”,不干“则易者亦难矣”。

  结束语:伴随着《严实铺就尽责路深学笃行促发展--我市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回眸》一稿的刊出,本报年终特别策划“2015·呼伦贝尔精彩故事”划上了圆满句号。

  自去年12月中旬开栏以来,本报共刊发了16篇年终特稿,对全市工业、农业、十个全覆盖、棚户区改造、创业就业、生态保护等各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盘点。

  回首过去,“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展望未来,“十三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新的征程,新的召唤。期待着我市“十三五”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康健)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