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职工搭建成才大舞台

23.07.2015  19:15
  乌海工务段从锻炼、培养、成才三个重点环节入手,大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探索出一条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艰苦环境磨炼人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把青年人才派往那里,磨炼意志,锻炼品质,促其成长。”这是乌海工务段一个时期以来确立的人才培养理念。冻害频发的线路工区、条件艰苦的生产一线、作业环境最艰苦的岗位,成了大学毕业生轮换锻炼的基地。

  刚开始,有人叫苦叫累,偷偷托人说情,想远离这些地方。“不行!年轻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干工作拈轻怕重,不吃点苦受点累,怎么能快速成长,怎么能担当起重任?”班子成员面对说情者得到的都是这句话。

  乌海工务段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选拔青年人才,曾在苦脏累险岗位锻炼过是必备条件。从此,再没人拒绝到艰苦岗位锻炼了。

  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焦永春,报到后就来到了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本井线路工区见习线路工。艰苦的环境、单调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线路病害的整治和工务机械的维修。当别人玩网络游戏、聊天、看电视剧时,他一人钻在屋子里,把养路维修的机械拆开再组。一年下来,他已经能够处理简单的机械故障了。

  几经锻炼,昔日的毛头小伙子们现在无不变得成熟老练,并且迅速成长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乌海工务段团委副书记张建效、安全科助理工程师任辉、巴彦线路车间副主任郭涛等,无不是这样锻炼成长起来的。

  广阔舞台锻炼人

  “青年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培养。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搭建人人都能成才的大舞台,使青年人才迅速成长起来。”乌海工务段党委书记王峰深有感触地说。

  基于这一认识,乌海工务段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非常浓厚,经常采取“压担子、轮岗锻炼”的方法,让青年人才在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同时,乌海工务段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及时组织青年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并为其提供技术信息。

  段领导还主动与青年人才结成对子,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将一些与技术、管理有关的课题交给青年人才进行攻关,并在财力、人力等方面对其给予支持。

  为鼓励青年人才大胆创新,乌海工务段专门设立了“金话筒”奖项,每周一交班会可对科研成果、技术革新、攻关课题进行讲解,并及时兑现奖励,此举有效激发了青年人才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

  在乌海工务段近年取得的QC攻关成果中,共有1项获铁路总公司优质成果奖、9项获铁路局科技成果优秀奖。而这些获奖的科研项目,大部分是由青年人才承担的。

  近年来,乌海工务段的青年人才先后发表科技论文21篇。

  广开渠道成就人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就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胆选用人才,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王峰的一番话,道出了乌海工务段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的心声。

  近年来,乌海工务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提拔任用制度,通过科室轮训、岗位锻炼、参与大型施工、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担任工班长等形式,将优秀青年人才提拔到技术、管理岗位,再让他们担任车间副主任……通过一级级锻炼,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中迅速成长。

  有多大才能就给你多大空间,这是乌海工务段努力倡导的一种人才理念。以工班长这个岗位为例,采用竞聘方式后,工班长的平均年龄由原来最小的40岁锐减到27岁。(文/田志梅)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