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举办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实战演练

30.03.2015  11:30

    “嫌疑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摇头晃脑,一会儿又提出见领导;回答提问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

  3月23日至25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开展全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实战演练活动。在模拟讯问环节,为了增加讯问的难度,模拟嫌疑人的检察官设置了许多障碍。

  来自全区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监所三个部门的18支代表队90名检察官参加了演练活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等6个集体获奖,赵婷等6人获得侦查指挥优秀奖。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严格依法惩治“老虎”“苍蝇”,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突飞猛进,2014年查办贪腐案近千件,入选当年全区十大法治事件。

  面对成绩,检察官也在思考进步空间。“我们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还存在能力不足、层次水平低、不规范等问题。”分管反贪、反渎部门的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卫平表示。该院常务副检察长韦亚力也指出,司法理念落后、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如何突破制约职务犯罪查办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马永胜的倡导下,该区检察机关启用了“问题导向”和“创新创优”这两个有效武器。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部署了以“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办案规范、提高业务素能”为主题的全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大练兵活动。在此基础上,该院又组织开展了此次职务犯罪侦查技能实战演练活动,旨在检验练兵成果,为今后规范安全高效地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供范本。

  案件怎么办,兵就怎么练。为了增强演练的实战性,组委会设置了线索评估分析,初查、制作讯问提纲以及审讯、证据审查及侦查终结等三个环节。

  演练中,模拟侦查员是各盟市检察院选派的业务能手。模拟嫌疑人的检察官同样是具有多年侦查经验的业务精英。在讯问前,组委会还专门对“嫌疑人”进行强化训练,使其更“狡猾”,反侦查能力更强,让演练形成强强对抗的局面。

  一名模拟侦查员说:“各队与模拟嫌疑人之间互不摸底、毫不知情,演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抗性和挑战性,感觉如临大敌,手里都捏了一把汗。”“让业务骨干模拟嫌疑人,我认为这种对抗效果的实战性更强。”锡林浩特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马勇波说。

  双方斗智斗法,交锋激烈,最终,模拟侦查员们通过有理有力有节的讯问,辅以有效证据,从不同角度突破了“嫌疑人”的防线。

  在演练设计上,组委会把程序、规范、安全紧紧融入到演练的各个环节,并将是否严守程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为此,组委会给“嫌疑人”戴上戒指和徽章,还派人在讯问场所布设了钉子,给模拟侦查员设下“圈套”,以检验侦查员能否排除隐患,保障讯问安全。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检察员王会林说:“我们平常就严格要求规范司法,但是通过这次演练还是找到了差距,不仅要证明犯罪事实,还要把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记到笔录里,对规范司法的要求提上了一个台阶。

  演练活动邀请了5名法律专家全程评审,河北省检察院派员全程观摩了演练。参加评审的专家对各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点评,认为这样的实战演练有利于促进侦查技能、规范司法水平的提升。职务犯罪侦查专家、上海市检察院反贪局二级高级检察官张亮说:“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大练兵、大检验,突出了思考深、内容广、要求高、标准严、过程实的特点,是一种完全贴近侦查实战的方法。

  “开展此次练兵活动,是适应当前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形势需要的重大举措。”马永胜说,“我们要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敢于担当,能打大仗、硬仗、胜仗和持久仗的反腐败侦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