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显文明

28.03.2016  19:11

  创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人人出力,才能真正把创城工作搞好,才能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友善的社会环境。多讲“我”为人人的奉献,才能换来人人为“我”的文明传递。让我们一起行动,多一些文明的“举手之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公园、绿地多了,社区环境好了,交通更加有秩序了,办事更加便捷舒心了……我市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创建活动和阶段性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对创建工作更加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当然,实现创城目标,还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继续努力。

  创城过程中,要多讲讲道理,这样有利于形成共识,凝聚合力。

  创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点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测评体系要求广场、公园、车站、商场、超市、街巷等都要做到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相信这也是每个市民的愿望,没有人愿意住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里。再比如说,测评体系要求餐饮企业证照齐全、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商场、超市消防通道通畅等,这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有,测评体系对行人、车辆要各行其道也提出了要求,如果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为少了,我们出行就会更加安全顺畅。可以说,测评体系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为每个市民着想,这样的创建,我们有理由不支持吗?

  创城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努力,这就好比是我们把家收拾好了,不是为了给谁看,而是为了自己住得舒心。城市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把城市建设好了,真正受益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从这点上说,创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人人出力,才能真正把创城工作搞好,才能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友善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市民,要时刻记得我们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代表着家乡的形象,我们要做文明创建的践行者,不要做旁观者;要做文明创建的参与者,而不是只做城市文明的享受者。

  光明白这些道理不行,还需要我们真正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创城助力。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市民,我们起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爱惜意识。健身器材没用多久就“瘫痪了”,射灯刚装上就被人打碎了,环卫工人清早扫得干干净净的马路不到中午就扔下了很多垃圾,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让人觉得既惋惜又气愤。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城市中增加了很多的公共场所和设施,让市民享受到了更好的环境和服务,如果这些设施被破坏了,人们享受到的这些美好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只有人人爱惜,这些公共设施才会更加长久地为我们提供服务。

  其次,要管理好自己。提高市民素质,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一些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恰恰是需要提升文明的地方。笔者认为,管理好自己,需要从一些点滴小事做起:要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要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要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插队抢位。此外,还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从小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一座城市的形象,是靠每个市民的文明举止塑造出来的。每个人素质提升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

  再次,要接受监督管理。创城过程中,会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此,大多数人是能理解并遵守的,但对于少数不愿意遵守规则制度的人来说,就必须学会接受监督和管理。比如说,过去很多人停车都比较随意,马路上、盲道上停车现象很多,创城过程中,随着宣传和执法力度的加大,这类现象明显少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了,还有少数人因为乱停车而受到处罚。其实,处罚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人们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养成文明的自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我们共同生活在一座城市中,遵守规则是必要的、必须的。

  总之一句话: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生活中,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睿智。多讲“我”为人人的奉献,才能换来人人为“我”的文明传递。让我们一起行动,多一些文明的“举手之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 王剑)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