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六十万亩冷凉蔬菜量价齐增

15.10.2015  12:02

商都县恪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速冻蔬菜,大部分出口欧美和韩国,产品供不应求。记者张晓鹏摄

  近日,记者从市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今年全市种植60万亩西兰花、红胡萝卜、大白菜、洋葱、甘蓝等冷凉蔬菜喜获丰收。特别是西兰花,到9月已检验出口保鲜西兰花60批、544.1吨、实现货值75.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0%、139%和114%,同时为京津地区供给蔬菜400万吨,呈现量价齐增的良好趋势。

  近年来,我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冷凉蔬菜种植,培育壮大六大冷凉蔬菜产业基地,目前全市拥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11家、恒温库65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18个、乡村集贸市场30个,各类合作社206个,年加工量可达7045万公斤,初步形成了“产销加”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冷凉蔬菜产品取得地理标志产品3个。

  六大冷凉蔬菜基地分布在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化德县、兴和县、商都县等,既各有特色又相辅相成,共同撑起了乌兰察布冷凉蔬菜品牌优势。目前,察右前旗冷凉蔬菜产业园区种植面积达7万亩,种植品种有西兰花、红胡萝卜、西芹、洋葱等。上市期为7——9月份,弥补了北京周边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北京蔬菜生产用地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察右前旗生产的冷凉蔬菜对增加首都市场花色品种、丰富市场供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为首都的“菜篮子”工程作出了贡献。

  察右中旗大面积种植胡萝卜,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种植特色为主,形成了西起广益隆镇范家房村,东至乌素图镇大脑包村的规模种植效应。乌素图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该旗还为优质胡萝卜注册了“草原参”牌商标,被自治区授予“名牌农畜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如今在化德县,大白菜可谓撑起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该县大白菜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还为大白菜注册了“明乐”牌商标并取得A级绿色认证。这里的大白菜以良好的品质享誉区内外,常年销往北京、山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还出口日本、韩国。2015年化德县的大白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地理标志产品。

  兴和县主打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建立了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2000万元的北兴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共有4座恒温库,可贮藏蔬菜4000多吨,年吞吐蔬菜量达1.5亿公斤,实现交易额1亿元。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以华岩月兴、建缘、福海为龙头的“企业+基地”销售渠道为主,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广东、厦门等城市,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品牌树立、市场化经营的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商都县依托自然条件,积极打造“三品一标”蔬菜产品。“三品”即全县种植了16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7.5万亩,6个绿色农产品蔬菜1.9万亩,8个有机农产品的有机蔬菜600亩。“一标”是指2015年商都县的西芹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地理标志产品。商都以“三品一标”的蔬菜品种成功与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签约,成为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首都安全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

  我市充分发挥后山地区的气候优势、土壤优势,在后山地区每个旗县创建一个千亩冷凉蔬菜标准园,标准园内实行“六统一”建设模式,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工厂化育苗、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商品质量标准。标准园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达到100%,测土配方肥使用率达到100%,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冷凉蔬菜产量整体提升。

  据了解,我市为壮大冷凉蔬菜产业的发展,从管好“责任田”、织好“体系网”、办好“惠民事”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管理,规范农业操作步骤。市检验检疫局对蔬菜的生产及时进行疫情疫病检测,把好出口蔬菜企业和种植基地关。建立多部门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明确检验检疫局、农业部门和蔬菜基地的职责,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出口农产品从基地到市场的无缝链接。市农牧业局对各大蔬菜基地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与政府进行密切配合,建立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集中的备案基地,实现系统、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确保冷凉蔬菜健康发展。(见习记者刘超刘洋)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