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打造察哈尔品牌 提升文化软实力

05.02.2015  12:3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其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品牌也不尽相同。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主导文化是察哈尔文化。近年来,乌兰察布在研究、打造察哈尔文化方面提出了很多思路,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政策资金倾斜

  历届领导对察哈尔文化都相当重视,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和倾斜。

  在制定《乌兰察布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察哈尔文化的传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从制度、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在项目申报上,重点安排申报与察哈尔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去年,申报察哈尔民族服饰加工项目,自治区下拨资金300万元,资金现已拨到市财政局,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将划拨到察右后旗察哈尔民族服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八月份,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两家联合申报了察右后旗察哈尔民族工艺品制作基地项目,申请自治区专项资金500万元,待自治区审批。

  每年举办一次察哈尔文化研究培训班。参训人员为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通过培训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播和交流,深入挖掘察哈尔文化资源,弘扬察哈尔文化核心理念,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委、政府成立了乌兰察布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任理事、理事共32人。察哈尔文化促进会团结集聚社会各界文化人士,整合研究力量构筑新的平台,立足全市,挖掘打造察哈尔文化,组织开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工作。

   三、聘请专家教授,寻找理论依据

  为进一步弘扬察哈尔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察哈尔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会聘请区内外高校专家教授60多人,分阶段分批次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察哈尔文化。初步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组织专家教授先后三次深入察右后旗察哈尔博物馆、察哈尔文献馆、察哈尔民族服装加工基地、察哈尔奶制品加工基地等地进行学习调研。第二阶段为讨论交流阶段。组织三次座谈会,初期分小组讨论交流;中期扩大范围,吸收当地宣传文化系统的环节干部,听取环节干部的意见建议;后期集中讨论、交换意见。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互相交流、达成共识,为察哈尔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全面深入地推进察哈尔历史文化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服务现实的应用性理论研究,更好地为我市的各项建设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利用各种媒体,创建各种载体,搭建各类平台,大力宣传察哈尔文化,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察哈尔文化的精髓。

  以察哈尔文化为主题,创作生产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通过文艺精品的多种表现形式,即歌曲、舞蹈、戏剧、电视剧、诗歌、散文等,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察哈尔(部)历史文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察哈尔蒙古族的十大历史贡献,扩大察哈尔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弘扬察哈尔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通过文化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察哈尔文化的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各地都在确立本地区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察哈尔文化产业迈出了关键的步伐,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先后成立了察哈尔民族工艺品制作产业、察哈尔民族服装加工产业、察哈尔奶制品产业等,通过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为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服务,进一步推动察哈尔文化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