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9.03.2015  13:1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要想在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仍然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就必须要抓住产业优化升级的“牛鼻子”。当前我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服务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这些近年兴起、逐年加重第三产业比重的服务行业将是我市谋求新跨越的关键所在。不甘落后、勇于奋进的乌兰察布人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服务业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黄金比例”。

  【关键词】继续壮大现代物流业

  【解读】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量。现代物流业就像是经济发展的经脉一样,打通了这“任督二脉”,不仅对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成果,而且也使得发展工业、农牧业、信息业等其他“武林绝学”变得驾轻就熟起来。

  【路径】大力实施“四港一体”战略,发展物流配送、公铁航联运、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加快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建设,构建辐射周边、大进大出的物流产业格局;煤炭物流中心、马铃薯交易中心、皮革交易中心“三个交易中心”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三线一站一场”建成运营,并推进煤炭生产运输清洁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国家级煤炭质检中心建成运营;西北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全面上线;引进张家口等地煤炭经销企业,打造北方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场;煤炭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营业收入50亿元;实施民丰薯业、嘉恒农科等大型标准化冷藏项目,建设京津地区农产品销地集配中心;马铃薯年交易量达到200万吨,营业收入20亿元;编制完成全市皮革产业发展规划;土牧尔台制革基地和鑫源通皮件加工孵化园全面启动;皮革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

  【关键词】发展商贸流通业

  【解读】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抓住阿里巴巴实施“千县万村”战略、京东实施“先锋站计划”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平台,构建起覆盖全面、流通渠道畅通的商贸网络,不仅是保证经济运行效益的重要支撑,更是乌兰察布品牌进入高端市场、方便市民及农牧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前提。

  【路径】深入实施“新网工程”;新增便民连锁超市249家,规范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完成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恩和世纪广场等商贸综合体投入使用;启动全市电子商务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建设煤炭、马铃薯、红萝卜等电子信息平台,每个旗县至少有一家电商进入;在农村牧区建设21个邮政综合服务平台试点,为农牧民提供邮政公共服务和快递物流服务。

  【关键词】发展文化旅游业

  【解读】北京——张家口申奥、“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的授予、自治区党委“把凉城县的旅游产业作为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工程”的重要指示、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持续推进等多种机遇的叠加,成就了乌兰察布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时期。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群体的不断增多,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增长最快的产业,乌兰察布瞄准北京市场,打好“距北京最近的草原”这张特色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打造自治区旅游的前沿门户。

  【路径】围绕打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京津冀和呼包鄂知名旅游目的地;完善中心城区旅游集散功能,京蒙游客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加快凉城旅游献礼工程建设,完善岱海湖、温泉小镇旅游配套设施,蛮汉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提升辉腾锡勒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岱海、格根塔拉创建5A级景区;后旗火山草原景区开业运营;加快开发苏木山、红召等旅游资源;抓住京张联合申奥的有利机遇,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加强与京津冀的深度合作;推动乌大张旅游联盟一体化和全市场营销,实现惠民旅游一卡通;开辟中俄蒙“草原丝路”旅游精品线路;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集宁路遗址文化园、绥蒙革命纪念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出一批特色经典剧目,提升旅游品位和整体形象;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百亿元。

  【关键词】培育新兴服务业

  【解读】新兴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是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养老、体育、医疗这些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正在成为世纪产业、超级产业,像首都这样的超级城市群对新兴服务业有着巨大需求。四大产业将会成为扩大投资的新领域、增加就业的新空间、发展经济的新支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路径】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推出一批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艺作品,打造创作演出基地,使“民族风”成为乌兰察布又一文化名片;促进养老养生产业,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推进医养一体化,打造“夕阳红”养老服务品牌;繁荣体育健身产业,加快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健身等产业,打造体育强市;拓展医疗保健产业,推行职高与医院联办专业、联合培训,打造高护、特护、康复品牌。

  记者点评

  回首2014年,我市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相结合,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现代服务业态势良好,结出了一颗颗硕果: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成效明显,西北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试运行,乌兰察布马铃薯交易中心筹备上线,第四届马铃薯展洽会成功举办,土牧尔台制革基地功能逐步完善,“三个交易中心”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建成283家便民连锁超市、23个配送中心,维多利、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全市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一心两翼三境区”格局初步建立,市旅游集团公司组建运营,凉城县旅游业被列为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工程,辉腾锡勒等重点景区整合初见成效;丰镇市隆盛庄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子王旗大庙等3个村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我市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3%。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往的成绩为实现新目标、谋求新跨越增添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新年伊始,不论是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还是作为2015年施政纲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以做好“三篇文章”为统领,把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得益于首都作为发展定位,着力建设“六个基地”,加快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将跨越发展的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的服务业,肩负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的重任,唯有实现方式转变、稳健发展,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方能推动乌兰察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常态下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