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力争把小庭院做成大产业

12.04.2016  13:53

  4月,在乌兰哈达镇胡力斯台嘎查的育苗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繁忙地育苗。镇农科站站长邰泉山告诉记者:“这些是用于发展庭院经济的蔬菜种子,有西红柿、辣椒、茄子等,现在育的苗计划5月20日发放到每家每户。”

  不仅在乌兰哈达镇,乌市各镇都提早行动,为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做好了准备。

  “我们计划培育食用菌20万棒,目前已经培育了香菇菌棒10万棒;花卉苗已经育了50万株,现在都开始发芽了。”乌市农牧业局副局长吴德全介绍。

  乌市围绕城市“菜篮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村民利用一早一晚把房前屋后的小园子发展成为致富的大产业。

  为了让农民的庭院得到高效利用,乌市专门聘请了庭院经济的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使庭院经济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引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阵地,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渠道。

  “我们年前就已经开始逐级培训了,在市、镇、村进行育苗指导,目前已经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实施从育苗到移栽再到田间管理的全程跟踪服务,并入户指导,保障农民掌握庭院经济的要领。”吴德全告诉记者。

  今年,乌市计划在58个嘎查村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托行政推动、政策启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力发展蔬菜育苗、果树、露地和设施蔬菜、特色经济作物、食用菌、绿化美化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最终实现庭院经济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 (驻站记者 谭艳丽)

[责任编辑 马铃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