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两眼爱心井出水了
12月6日,从 巴彦淖尔 市传来好消息,位于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和巴音乌兰苏木的两眼爱心井出水了!12月10日~11日,记者一行和当地水利专家对这两眼爱心井进行了验收。
全村人的梦想
12月10日,记者一行走进石哈河镇郜北村秦达木组时,村东头一块儿“吃水不忘挖井人,蒙牛爱心井39号井”的石碑映入眼帘,十分醒目。紧邻其旁边是一座新建成的井房。
走进井房,合起电闸,股股清泉从一个直径约8公分粗细的出水管喷涌出来。
看着喷涌的甘泉,同行的石哈河镇综治书记翟永伟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眼75米深的爱心井,一个小时能抽15吨水,出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全村的人畜饮水。”
翟永伟告诉记者,由于连年干旱,秦达木组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十分短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村里很多井都枯竭了,全村一半以上的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留在村里的人半农半牧,但种地缺水,种的是旱地,看天收成;养羊也得每天从几里外拉水,生活非常艰难。
“现在有了深水井,增产增收就有指望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也宽了。‘蒙牛爱心井’真是给全村人带来了福音啊。”翟永伟说。
“可不是,这眼爱心井对秦达木组的乡亲们来说太重要了,是全村人期盼着的大事。”秦达木组组长丁蛇接了话说道。
丁蛇告诉记者,秦达木不仅缺水,水质也超标。但由于打深井的投入太大,多年来,村民们一直在喝超标的地表浅层水。超标水不仅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喝起来还很苦、很涩。“现在井打好了,村里200多名村民终于能喝上干净的水啦。”说到这儿,丁蛇黝黑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微笑。
丁蛇说,爱心井正式启动的时候,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天天盼着竣工。6日竣工那天,他第一个跑到井口的出水管上,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甘甜清凉的井水。
地质特殊打井困难多
记者了解到,石哈河镇地质结构复杂,属于浅表性丘陵地带,当地地面土质薄,底下随处都是岩层(当地人称青石盘),这样的地质结构,让秦达木组的打井和管道铺设工程都变得困难重重。
“我这个地方,地下都是石头。有的地方挖不到一米就能碰见青石盘,没办法,挖掘机只能换上炮锤把青石盘一点一点地敲碎,然后再换回铲头把碎石挖出来,非常困难。”翟永伟说。
“要是一般的石头,挖掘机也能挖动,但是青石盘是整体的,打个比方有的有土炕一般大,有的有土房一样大,必须得敲碎了再挖出来。”丁蛇边说,边给记者比划着。
他告诉记者,为了把爱心井的水引入村民家,让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直径2寸多的主管道他们铺设了600多米,挖掘机挖了2.5米深、1米宽,用了10天的功夫。
“现在主管道和1300多米长的入户管道都铺设完了,村民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水了。”丁蛇笑嘻嘻地说。
他还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还计划在井房安装一个深水井水泵变频柜,有了变频柜就能调水压,村里自来水出水就更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