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农区居民的农闲新生活
一大早,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时,家住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的秦惠荣已经早早起床,她收拾好家,穿上大红的衣衫,便手拿着火红的绸带出了门。
原来,她是要去跳广场舞。
没走几分钟,秦惠荣就来到了村里的文化广场。广场上,已经有不少村民在跟着音乐起舞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村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精神头也足了。以前农闲下来天天围着锅台转,现在日子富裕了,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既锻炼了身体,又没了烦恼,这就是真心的幸福……”文化广场上,手舞红绸带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边跳边自豪地“张扬”自己的幸福。
秦惠荣告诉记者,现在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好,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年前文化旅游局及时派来的文化辅导员正合了村民的心,教村民跳广场舞,为村里编排节目,让“种地人”变成了村里的文艺骨干、文艺明星,让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每天早晨聚在一起跳广场舞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平时聚在一起时,我们也要探讨探讨舞蹈的动作呢。现在不光年轻人喜欢跳,就是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都没跳过舞的老年人也喜欢跳。大家都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生活好了,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秦惠荣说。
万亩滩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随着节奏一起舞动,灵活的身姿,灿烂的笑脸,形成了一道律动的风景。而距其不远的东兴村文化活动室里,几名村民正在安安静静地看书,构成了一幅静态的画面。
村民贾银芳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自从村里建起图书室,贾银芳就经常来这里看书。“以前养殖全靠经验,有了这个图书室以后,我就经常来看看书,学点养殖知识。在养殖过程中一碰上问题,再不像以前那样急着找兽医,而是先来这儿从书本上找‘老师’,一些小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现在,不仅我越来越喜欢这儿,村民们来这儿学知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大家都想从这儿找到打开致富之门的钥匙。”贾银芳说。
“村子里自从建起文化活动室,我们空闲时间就有了个好去处,想看书到图书室,想打牌下棋去棋牌室,想打乒乓球有乒乓球台,想玩台球有台球桌……以前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现在我们村里人的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村民赵凤琴笑呵呵地说。
赵凤琴告诉记者,以前每到农闲时节,不少村民就靠打麻将、喝酒打发时间。自从有了文化活动室,很多村民都喜欢来这儿看书、下棋、唱歌、跳舞。现在村里聚在一起打牌、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看书、跳健身舞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乌海市不仅让农区居民生活环境更优质、物质生活更有保障,更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区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积极实施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草原书屋等项目建设。目前,乌海市新建、改造文化活动室21所,建成文化广场39个,实现了行政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为带动更多的农区居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乌海市组建了村合唱团、秧歌队、太极拳队、健身舞队、二人台小剧团等多个业余文化艺术团体,并为村文化活动室和业余文艺团体购置了音响、服装、彩扇、锣鼓等文化设备,让农区居民享受到了与城区居民同步的公共文化服务。(记者王颖)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