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发展成果惠百姓 幸福指数节节升

27.02.2015  14:09

  文:闫琪 图:历增 景真 虎成

  新春伊始,不论城市还是农区,皆是一派祥和喜乐的景象。走进百姓家中,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去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富民优先导向,频出大手笔惠民举措。一项项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一件件为民所办的解难实事,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我市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达到70.68亿元,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

  居者有其屋,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群众幸福的基础。去年,我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举全市之力改善城区和农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全年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973套,开工率达102%,基本建成9633套,同时,完成农区危房改造2091户、街巷硬化50.6公里,“十个全覆盖”工程基本完成。

  安居更需乐业。过去一年,我市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168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控制目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33元,增长9.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538元,增长9.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25元,增长10.5%。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15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819元。大病保险补偿比例、医疗保险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均居自治区前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而且我市成为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国家级试点城市。此外,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对象和“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等社会救助类民生指标也在自治区名列前茅。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我市去年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我市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马年已过,羊年到来。翻开新一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件件关乎民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民生,竭力改善民生的决心。相信,随着各项民生指数持续优化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跟着节节攀升。

  2月13日,“筑梦千里山,畅想新农村”海勃湾区千里山镇2015年农民春节联欢会精彩上演。联欢会以“新农村建设,十个全覆盖”为主线,歌颂党和政府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1月29日,我市举办了2015“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精准扶贫暨海区红十字会助困款物发放启动仪式,现场为困难家庭发放款物93.24万元,2686个困难家庭受益。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海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和谐社区邀请市区两级书协会员,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把祝福送给社区居民。

  春节前,海区新华西街道办事处海达社区的小志愿者们来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帮助老人贴窗花。

  2月13日,千里山镇团结新村,三位老邻居相聚在街头。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使农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近日,市广播电影电视局陆续为海区滨河街道办事处中河源社区的1500户农区居民免费安装了电视节目接收设备,让农区居民都能够看到电视节目,感受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2月3日,乌达区爱民佳苑社区的50名“4050”人员参加了由区就业局举办的“保健推拿”培训,通过培训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打基础。

  乔文玉一家是从原海勃湾区农场七队库区搬到海北街道办事处大庆社区幸福村南区的,从平房到楼房,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春节期间,海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镇北社区的工作人员看望了辖区的空巢老人,为她们送去新春的关怀和祝福。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