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

21.12.2015  16:5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保障妇女获得平等教育机会,提高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促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是《乌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总目标,2015两纲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女性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女童受教育权利切实得到了保障。

  一是学前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乌海市“十二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乌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民办幼儿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和1000万元新建幼儿园补助专项资金。启动学前教育建设工程。2011至2013年,我市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23所。2014年启动第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完成6  所幼儿园的建设。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逐渐缓解了孩子入园难的问题。全市有幼儿园44所,其中有自治区二级以上优质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数16869人,在园儿童中女童所占比例为48.1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0%,提前实现2020年纲要终期目标。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推进,高中教育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教育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各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市的义务教育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有中小学42所,在校学生45020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3.0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1.48%,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0.0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0.07%,小学初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48.32%,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11年,我市对高中阶段教育实行“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生住宿费”的免费政策,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校长和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培训,举办教学研讨、示范课、汇报课、高考模拟考试和学科质量分析等教学活动,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现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0935人。2014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54.14%,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90.12%。

  三是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我市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每年设置民族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生活补贴。我市现有蒙古族中学一所,在校生493人。我市制定印发了《乌海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逐年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5000元。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9人。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达到了自治区一流水平。

  四是家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建立了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母亲课堂和家教知识培训班,家教组织、家教教材和活动方式不断完善和规范,在儿童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和以“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交通安全知识进课堂”等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了有利环境。5年来,乌海家长学校累计培训家长20多万人次,家长入学率在95%以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五是女性受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状况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利用相关培训项目,开展了加强女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未升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了社会就业。2014年,市职业技术学校新生订单培养率达30.8%,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80%,就业率达97%,已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估验收。在妇幼保健医院成立“巾帼家政实训基地”,大力开展母婴护理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实训培训,订单定向培训达74%以上,培训合格率100%,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1%以上。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妇女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可享受不低于800元的政策补贴。2014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133期,培训女性2789人,其中家庭服务业“特别培训计划”培训女性11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