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构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多亏了法律援助,多亏了专业的调解人,我的权益才得到了维护。”谈起几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起交通事故,乌达区居民张宇依然记得无偿帮助过他的调解人。在调解人的努力下,这起交通事故纠纷才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困难群体维权问题如何解决呢?法律援助为他们点亮希望。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助,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在乌海市,法律援助不仅帮到了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获得援助。今年8月1日,乌海市成立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500名普法宣传志愿者在法制公园的宪法碑下庄严宣誓,要让法律走近群众,深入人心。
乌海市在原有的市区两级法律援助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市的街道办事处、工会、妇联、老干局、残联、共青团及大型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6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社区建立了8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农区,实现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法律援助的“门槛”降低了,受援范围也扩大了,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力量。
以纵向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为基础,乌海市还在全自治区率先以行业为横轴创新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援助部门。目前,乌海市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乌海市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维权中心、乌海市非公有经济法律维权服务中心、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岗、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强制隔离戒毒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等一系列专业法律援助部门。
乌海市还将生命权、健康权、婚姻家庭纠纷、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纠纷、高度危险作业损害赔偿纠纷、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以及刑事案件、执行案件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都列入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工多方面的法律援助需求,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乌海市积极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天至少有一名专职律师在专门设立的接待办公室值班,专门负责电话咨询服务和接待求援者,并对行动不便的农民工推行上门受理、电话预约等服务。对于跨区域跨部门法律援助案件,则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配合调查和调解,不但节约了诉讼成本,还节省了时间,有效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工作站成立以来,工作站受理各类案件1456件,解答来电来访咨询2100余人次,代书242份,为受援人挽回各项损失5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