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重点项目建设更优更大更环保

17.04.2015  18:07

  原标题:乌海重点项目建设更优更大更环保

  4月的乌海桃红柳绿。黄河两岸,只见一座座厂房不断长高,一处处工地车水马龙……重点项目的建设热潮,为这个春天里的乌海平添盎然生机——正在有序推进的总投资1793亿元的200个重点项目,将为这座乌金之城新一轮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200个重点项目已有近四成开复工。

   东源科技:生产规模全球最大

  4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矗立在五虎山脚下、绵延两公里多的新建厂区颇为壮观。

  据企业副总经理祁书贵介绍,该公司是我区唯一一家引进美国英威达技术,以生产1,4-丁二醇(BDO)为基础原料、生物可降解塑料为核心的民营企业;公司计划投资375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BDO、30万吨丁二酸、20万吨可降解塑料(PBS)等配套项目。目前,一期项目10万吨BDO、72万吨电石、24万吨甲醛及配套的发电机组已经投产,正在进行二期建设。

  祁书贵说:“该项目可将乌海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产业融合起来,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1,4-丁二醇及其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

  在厂区的西端,是企业投资1.6亿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的“内蒙古东源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该企业是自治区重点培养的首批‘双百亿’企业,创新驱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企业总经理助理聂虹雯说。

   佳瑞米精细化工:安全环保优先

  “今年天一转暖,二期续建项目就复工了,目前,二期年产3000吨草胺磷项目正在试生产。”4月8日下午,站在佳瑞米精细化工二期项目展板前,企业综合办主任徐国胜介绍说。

  这是一家以生产农药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它“吃”的是园区中氯碱化工企业的废弃物,采用专有技术生产甲基吡啶系列农药中间体,项目产出的副产品盐酸又直接转供给园区其他企业,实现了园区企业间的良性循环。

  对于化工企业,人们最担心环保问题。该企业安全环境部部长孙景乙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精细化工企业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环保。”为此,该企业目前已投入的3.5亿元中,安全环保项目就用了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7。

   源通煤化:焦炉尾气变身LNG利润暴涨

  “我们对接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上马了年产35万吨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4月8日下午,内蒙古源通煤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韩军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的转型。

  在项目建设工地上,管道设备已经开始安装,储气柜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搬运钢材和进行焊接,一期项目预计今年7月投产。“过去我们把焦炉尾气直接卖掉,年获利不到3000万元,现在加工成液化天然气,一年预计可增加利润四五个亿。”韩军语气中透着自豪。

   乌海湖:让乌海人终圆水利梦

  4月8日下午,在雨后的薄雾中,记者慕名来到乌海湖畔。只见水天一色,无边无际。在乌海湖大桥上,工人们正忙着焊接施工栈道。6153米长的乌海湖大桥整体轮廓已经呈现,横卧于万顷碧波之上,犹如巨龙,宏伟壮观。

  已在这里施工3年的项目副经理钟浩是广东梅州人,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他说:“乌海是我见过的塞外最美丽的城市,大桥明年建成后,整座城市就连为一体了。”

  乌海市交通局副局长贾增荣说,乌海湖大桥不仅把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区连接起来,按照市里的规划,乌海湖东西两岸的滨河新区是按照以水为魂、一城市两中心进行规划的,这对城市转型发展意义重大。“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的竣工,118万平方公里辽阔水面的逐渐形成,乌海人60多年的水利梦终于圆上了。”

  谈到推进重点项目的举措,乌海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科科长苏都毕力格介绍说,乌海市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从200个重点项目中精选出115项重点跟进,划分为八大类,采取倒排工期,确定项目单位和责任人,努力为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

  针对项目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乌海市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对口督导机制,时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形成问题清单,针对清单每月专项协调,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解决有销号。

  “追求项目规模更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及产业结构更优,更加注重环保,这些都是乌海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新特点。”苏都毕力格补充道。(日新)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