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纪英奎:20多年资助10多名贫困生
课下,纪英奎与学生玩篮球(图片由本人提供)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 马凯 李艳红
纪英奎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1989年,他考入扎兰屯师范学校,毕业后自愿回农村教学,一干就是23年。他认真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并用心去温暖他们,二十几年来,他以多种方式资助了10多名即将失学的贫困学生,让农村孩子不至于失去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纪爸爸”。
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初评结束,张燕春等20位我区乡村教师入围。即日起,本报对入选的20位扎根在乡村的优秀教师进行采访报道,让他们的事迹激发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教育中,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
信念
用纪英奎的话讲,自己步入农村教育的原因是,有怀恋儿时乡土生活气息回报父老乡亲的缘故,也有立志让当地儿童摆脱贫穷落后,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1992年7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纪英奎来到了呼伦贝尔市扎兰屯蘑菇气乡三合村,在这一干就是23年。
23年的酸甜苦辣,不少教师来了又走,不少教师跳槽改行,而纪英奎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三合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独享那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
好多人不解:“三合村这么偏僻、落后,有什么值得留恋?”
“他们怎能知道我的内心!三合村虽然贫穷,但三合村人民淳朴、善良,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舍不得这些孩子!更主要的是,我同样有着一个贫苦的童年,是从贫穷和困苦中走来,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我才顺利完成学业。人生经历给了我特别的爱,我爱孩子,爱事业,爱三合村人民。我把‘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亲厚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纪英奎动情地说。
坚守
纪英奎初到三合村学校时,学校人员紧缺,往往是一位教师要独撑一个班级的全天全部课程,为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纪英奎不仅把语文、数学上好,还把音乐、美术、思品和自然课都上得津津有味。
纪英奎是班主任,他用心关爱着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
在2013年的毕业班中,一名姓于的孩子的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又患有精神疾病,孩子面临辍学。纪英奎知道后,多次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了解情况,之后,他联系村委会,多方出手为这个家庭办了低保,他倡议师生发起募捐,才让这名孩子重返校园。
20多年来,纪英奎以多种方式资助了10多名将失学的贫困学生。
“在我的眼中,成绩从来不是衡量学生好差的标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哪怕花费再多的精力,我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我坚信‘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要有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观念,看待学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 纪英奎说。
爱是具体的,也是琐碎的,每天早晨纪英奎巡视教室,都要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是否吃过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
常常有人羡慕地说:“学生为什么喜欢上你的课?你这个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咋那么亲?”
纪英奎总是笑着回答:“我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啊!”
每年教师节和春节,纪英奎就会收到数不清的手机祝福短信。看着这些来自四面八方、饱含热情的祝福短信,纪英奎常常热泪盈眶,他为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学生骄傲。
23年来,不知有多少个学生在无意中喊纪英奎为“爸”,引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而纪英奎的心中却是热乎乎、沉甸甸的。
信心
“2020年后,我们农村孩子也会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教育方面的待遇。”纪英奎满怀希望地说。
如今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现在的农村教育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纪英奎带的三合村小学已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提高了不少。在教师待遇上,自治区从2016年实现了对乡村教师的补贴。
纪英奎说,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相信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希望自己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表现,带动身边的所有教师深入钻研小学课程,热爱农村教育,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奉献智慧和爱心。也期望着自己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带动更多的乡村教师为改变农村学生命运而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马云乡村教师奖”我区初评入围名单
第二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初评结束,我区20位乡村教师入围,将进入下一轮的复评。这20位教师名单是:张燕春、纪英奎、白洋、牛宇、张永平、杨成林、徐玉梅、张东娟、吴俊、王贵军、杨冬梅、郑富、尼玛、陈英霞、成泽全、郭义荣、贺来虎、陈银树、侯迎春、陆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