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一年来兴安盟交出不负重托的精彩答卷
春天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一年来兴安盟交出不负重托的精彩答卷
1月26日,兴安人民会永远铭记这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日子。
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安。总书记的到来,掀开了兴安盟发展史的新篇章。
一年来,盟委、行署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全委会议精神特别是“8337”发展思路和“五个加大力度”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务实创新、积极作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努力聚合改革正能量;抓棚改、惠民生、兴产业、促旅游,各项事业呈现出向上向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沉甸甸的嘱托记心怀
沉甸甸的使命创未来
今冬,阿尔山连降瑞雪,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在伊尔施镇,记者走近阿尔山市棚改搬迁安置小区,叩开一家房门,75岁的郭永财大爷和老伴冯秀华笑盈盈地迎了过来。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年春节前看望慰问了他家,郭大爷就成了全阿尔山的“名人”。
2014年夏天,郭大爷一家又逢喜事:他和周围邻居,全都从板夹泥做墙、寒冬透着凉风的小平房,搬进了政府新盖的楼房,成为阿尔山市首批搬进新楼房的棚改受益户。
窗明几净,此时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而室内墙上的温度计显示为27摄氏度。坐在温暖的房间里,老两口喜不自禁,连连感叹道:总书记能来看望我们,是我们今生最大的福分。今年我们家圆上了几代人住楼房的梦想,最要感谢的就是总书记。我们期盼着总书记再到我家来做客,看看我们的变化,看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温暖冬日,幸福相伴。羊年春节,3000多林业工人将和郭永财家一样,会在新楼房里过大年。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为兴安大地带来了浩荡春风,更给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了巨大鼓舞。这一年,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待和嘱托。”盟委书记苗银柱自豪地说。
总书记的到来,就像阿尔山温泉涌出的一股股暖流,流进了阿尔山林区百姓的心坎,流进了全盟168万各族人民的心田。融融暖意改变的不仅仅是郭永财一家,整个阿尔山、兴安盟都在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2014年,阿尔山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棚改列入最重要的工作日程,并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62万平方米、9688户、3.2万人的住房梦,要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市40多个工作组沉到一线,挨家挨户蹲点工作、贴心服务。出台棚改优惠政策,采取现房、期房、货币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安置问题。出台医保、社保、低保和就业扶持政策,解除后顾之忧。尽管有效施工期还不到4个月,但开局一年,阿尔山棚改任务已经完成40%以上,创造了阿尔山的“棚改速度”。
岂止阿尔山动起来了,全盟所有旗县市都动起来了。大家都把主要精力向棚改工作上聚焦,棚改的力度和速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目标只有一个:让棚户区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进程中,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2014年,全盟共投入棚改资金21.9亿元,完成拆迁9631户,安置群众8270户。
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正是我盟各级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和承载的光荣使命。
一年来,盟委、行署牢固确立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带着责任和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努力用最小的财政办好最大的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按照总书记“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的要求,动员万名干部走进城市困难家庭、千名干部走进嘎查村帮助整治村容村貌,让干部在一线接受群众路线教育。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民生支出达到135亿元,增长9.5%,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6%。全力推进“四个一”民生工程,投入21.3亿元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289个嘎查村完成建设任务;投入2.25亿元发放“一吨暖心煤”,全盟所有农牧户既热了炕头又暖了心窝;投入5094万元为低保家庭大学生提供资助,帮助1444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投入6150万元通过购买公益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实行援助,让2628个家庭有了收入保障、重燃生活希望。全面落实“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举措,全年共派出区盟旗各级扶贫工作队704个,加大资金整合力度,9.4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收入增长27%。
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正是全盟各级党委政府把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嘱托作为责任,牢记使命,大胆探索,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旅游一定会火起来。”借助总书记对阿尔山自然风光深情赞誉的巨大感召力,盟委、行署乘势造势,借力发力,举全盟之力推动阿尔山“城市美起来、旅游火起来、百姓富起来”。着力推进阿尔山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景区景点、旅游公路和出口通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异地签证获得国家批准,跨境旅游启动实施。对主城区主街巷道进行了重新铺装,完成温泉街88栋主要建筑和临街商户的立面改造,城区亮化率达到97%以上。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阿尔山单日接待游客创2万人新高。
“阿尔山旅游真的要火起来了。”现在到阿尔山市,听到市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2014年,阿尔山旅游呈现出鲜明的“来人早、来人多”特点,全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3.58%,旅游收入增长达59.84%,八成林区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旺季时,几乎天天是一床、一餐、一票难求。”周黎民就是借助旅游火起来的势头开起了家庭宾馆,夏季一个多月,全家就增收2万多元。
营业已有两年的阿尔山圣煜度假酒店2014年入住客人突破2万人,比2013年整整翻了一倍。总经理高丽萍表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冬季游客明显增多,现在平均每天入住客人都有六七十人。
阿尔山旅游火了,更带动了全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盟接待游客448万人次、旅游收入46亿元,分别增长24%和31%。
逐梦征程,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激励与支撑。总书记的盛情赞誉和谆谆嘱托,犹如嘹亮的号角,吹响了阿尔山旅游业强势崛起的集结号,更为兴安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守望相助适应新常态
团结奋斗实现新作为
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时隔一年,再次来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阿尔山边防某团一连。沿着58级陡峭的台阶,踏上三角山哨所。在哨楼上,我们见到了和总书记一起执勤站岗的战士张伟。
“2014年1月26日,这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习主席走进哨所时,我正在轮班值勤,主席握着我冰凉的手,和蔼地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尽管一年了,但张伟回忆起来依然倍感自豪,心头暖暖。
一连连长宝林回想起习近平主席一年前的视察慰问,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习主席冒着严寒来到哨所视察慰问,令战士们鼓舞万分。习主席问大家被子暖不暖,枕头舒适不舒适,亲手为战士整理执勤装具,还向全体官兵和家人祝福新年。如今,主席的关怀和嘱托常常在耳边回响,鼓励着广大官兵安心边防建功立业,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守好边。
总书记爱兵如子的情怀教育我们不忘国防建设,必须做好双拥工作。如今,三角山哨所和营房宿舍全部添加了保温层,营区还建起了蔬菜大棚,这个冬天戍边战士们吃上了自己栽培的新鲜蔬菜。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边防官兵用水、供暖、出行、体检等条件越来越好,战士扎根奉献的意识更加坚定。
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不仅响彻在部队,兴安盟的每一个地方都在用行动兑现这份沉甸甸的承诺。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期望,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盟委副书记、盟长杜学军坚定地说。
一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工作要求,我盟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抓好民生和社会事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三个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并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建设并重,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保障能力。实施公路、铁路、机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2个,完成投资近70亿元。农牧业生产喜获大丰收,粮食产量突破120亿斤、牲畜存栏突破1200万头只。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全年共引进项目345个,到位资金310亿元。全盟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9万户、注册资金385亿元,分别增长20%和36%。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对乌兰浩特新老城区、前旗新址和4个园区实施一体化推进,启动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0余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盟级审批事项由265项精简到39项。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力度,全年营造林70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35万亩,实施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60余项,以实际行动呵护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好家园。
2014年兴安大地春潮涌动,沐浴恩泽。如今,兴安盟的发展犹如春雨滋润中的竹笋,可听见那拔节劲长的声响。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铭记那个暖阳高照的冬日,铭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情重托。这是和煦的春风,一次次温暖着老区人民的心;这是巨大的动力,一次次让兴安百姓心中升腾起发展的激情。 (上接第一版)
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不仅响彻在部队,兴安盟的每一个地方都在用行动兑现这份沉甸甸的承诺。
“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期望,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盟委副书记、盟长杜学军坚定地说。
一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工作要求,我盟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抓好民生和社会事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三个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并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建设并重,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保障能力。实施公路、铁路、机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2个,完成投资近70亿元。农牧业生产喜获大丰收,粮食产量突破120亿斤、牲畜存栏突破1200万头只。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全年共引进项目345个,到位资金310亿元。全盟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9万户、注册资金385亿元,分别增长20%和36%。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对乌兰浩特新老城区、前旗新址和4个园区实施一体化推进,启动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0余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盟级审批事项由265项精简到39项。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力度,全年营造林70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35万亩,实施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60余项,以实际行动呵护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好家园。
2014年兴安大地春潮涌动,沐浴恩泽。如今,兴安盟的发展犹如春雨滋润中的竹笋,可听见那拔节劲长的声音。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铭记那个暖阳高照的冬日,铭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情重托。这是和煦的春风,一次次温暖着老区人民的心;这是巨大的动力,一次次让兴安百姓心中升腾起发展的激情。
一年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工作要求,我盟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紧紧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抓好民生和社会事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三个方面走在全区前列。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并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建设并重,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和保障能力。实施公路、铁路、机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22个,完成投资近70亿元。农牧业生产喜获大丰收,粮食产量突破120亿斤、牲畜存栏突破1200万头只。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全年共引进项目345个,到位资金310亿元。全盟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9万户、注册资金385亿元,分别增长20%和36%。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对乌兰浩特新老城区、前旗新址和4个园区实施一体化推进,启动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00余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盟级审批事项由265项精简到39项。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力度,全年营造林70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35万亩,实施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60余项,以实际行动呵护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好家园。
2014年兴安大地春潮涌动,沐浴恩泽。如今,兴安盟的发展犹如春雨滋润中的竹笋,可听见那拔节劲长的声音。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铭记那个暖阳高照的冬日,铭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深情重托。这是和煦的春风,一次次温暖着老区人民的心;这是巨大的动力,一次次让兴安百姓心中升腾起发展的激情。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