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成果通过验收

29.05.2015  11:54

   5月27日,由教育部组织的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大连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蓓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科技大学校长王硕教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郜海燕研究员,国家乳品工程中心主任刘鹏正高级工程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江正强教授等一行7人,对该校“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IRT0967)建设成果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对团队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建设实地考察、质询和认真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上,团队带头人张和平教授从团队的发展与平台建设、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科教结合与人才培养、团队文化与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专家组指出,“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解决我国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从菌种的筛选和乳酸菌菌种资源库的建设出发,结合“组学”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攻克了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如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发酵乳制品、益生菌饮料等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该团队在乳酸菌资源的分离、鉴定、保藏以及具有优良益生功能和生产性能菌株的发掘、发酵剂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乳酸菌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乳酸菌“组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揭示了乳酸菌物种的进化分化历程,阐释了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的互助机制。开发的乳酸菌相关技术和产品已被伊利集团、新疆绿城乳业、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打破了乳酸菌菌种和发酵剂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创了我国乳酸菌产业的新局面。
  该团队在人才培养、团队文化培育、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科教结合等方面成效显著、特色鲜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项、长江学者奖励1项、“草原英才”4名,培育多名年轻骨干教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高的创新团队。
  专家组建议,“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快成果的产业化。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处有关负责人,以及该校副校长王春光、科技处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验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