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过年别丢了老年味

05.02.2016  11:35

  小年腊月二十三,欢欢喜喜盼新年,街头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格外浓郁。虽然窗外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但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水文社区的活动室却是热火朝天,阳光透过玻璃窗撒进来,把红色的福字映得喜庆、吉祥。(2月3日《北方新报》)

  置于“互联网+”时代,传统民俗进社区,让猴年新春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值得倍加珍惜和放大。

  这几年,网上过年大受追捧,这里面有很深的现实原因。一方面,置身于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网络超强的服务功能,可以让人们轻松享受各种便捷,省去四处奔波的辛劳;另一方面,现代人文化生活匮乏,像网上抢红包等活动,可以填补大家的精神空虚。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是团聚的节日,更是情感交流的机会。我们终究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网络虽好也不可太过依赖,否则不仅会使正常的人际关系被“人机关系”所取代,而且不加节制所引发的身心疾病,甚至带来的社会伦理危机,都是不可小觑的。

  因此,我们必须平衡好“网络过年”与现实春节的关系。以拜年为例,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之间发个微信、打个电话,这个可以有;但对于那些近在咫尺的亲戚,还是多走一走、聚一聚、聊一聊为好。亲人团圆、亲情交流,这种人世间最珍贵的天伦之乐,是无法用网络来代替的。

  两者之间,只有各展所长、交融互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年味才能相得益彰,让猴年春节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