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不能成为城市管理的槽点

03.12.2014  12:03

11月26日,本报报道的《红山区:长青街一交叉口井盖塌陷有危险》,报道了 赤峰 市红山区昭乌达路和长青街交会处一井盖塌陷长时间没人修复并存在安全隐患一事。消息见报后,红山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李静涛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希望《 北方新报 》呼吁各部门就路面井的产权归属问题进行沟通。(12月1日《北方新报》)

城市经营三分建,七分管。一座城市建设得再好,如果管理跟不上,很快就会变得破烂不堪。赤峰市早就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对市区路段、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实行点、线、面全面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空白点。在如此严密的网格下,为何一个塌陷的井盖就没人管呢?

毫无疑问,地下管线按照不同用途,必定有着相应的管理部门。一个井盖塌陷的地下管道口,多日无人问津,反映了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机制出了问题。是日常巡查没有发现?还是发现了问题却认为小事一桩,不去处理呢?

一个井盖的管理,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反映了有关部门群众观念的强弱。不管这口井的产权单位是哪家,总不能等出了事再引起重视吧?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补上井盖。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井盖的主管部门,填补管理真空,避免互相推诿,这样才能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