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有支撑 脱贫有信心

23.10.2018  23:04

  “去年挣了20多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宏盘乡阎家村村民杜林说。在外打工10多年,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去年杜林返乡承包土地,种了200多亩马铃薯。他没想到,收益这么好。

  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中,有10个是贫困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里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察哈尔右翼中旗干旱少雨,131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38万亩。为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从2012年开始,政府引导民丰种业公司通过订单种植、贷款担保、种薯扶贫等多元化方式,推广脱毒马铃薯技术。同时,公司还领办种植大户组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生产。

  “以前也种过土豆,但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好,有时一年到头还会赔钱。”杜林说。现在用上优质种薯,不仅提高了亩产量,还解决了传统的留种带来的田间病害和品种退化问题,农民种地心里有了底。

  “我们种出的土豆销量好,还有了自己的品牌,叫‘铺路红’。”说起村里的“宝贝”,丰镇市南城区铺路村村委会主任何柱柱乐得合不拢嘴。

  铺路村有315户贫困户,895名贫困人口,村里人均耕地只有0.92亩,耕地条件差。从2014年起,村里通过政策扶持,兴修水渠、改造中低产田,鼓励贫困户发展良种土豆。基础条件改善了,何柱柱通过三户联保贷款5万元,买了农用车、种子和化肥,流转土地,当年就种了20亩。“这里的气候适合种土豆,第一年我一亩地就挣了5000元,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致富带头人。

  乌兰苏木乡的乔利民,是燕麦种植大户,去年他种了300亩燕麦,一年下来纯利润达10万元。“过去买的燕麦种子,每亩收成不到200斤,而且越到成熟的时候越发愁,担心卖不出去。

  去年,乔利民和民丰公司签了订单,用上良种,燕麦亩产达到300斤。让他高兴的是,燕麦全部由公司回收,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他说,“去年燕麦市场价是一块二,公司回收价格到了一块五毛钱。

  规模化种植离不开科技,民丰公司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每年春种、秋收,公司给农户们提供平整、翻地、播种、收割等服务,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发展深加工,龙头企业将燕麦制成燕麦米、燕麦片、燕麦乳等系列产品,带动了当地物流、餐饮、旅游、商贸等产业。

  政策跟进。“去年我种的燕麦,政府每亩补助53.5元。有了补助,种地更有信心。”乔利民说,龙头带动,技术培训,许多农民成了专家。“马铃薯+燕麦”,不仅保持了土壤肥力、养分和水分,减少了病虫害的侵扰,还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收益,保证有了稳定的收入。

  目前乌兰察布市燕麦订单种植户15700户,发展燕麦订单种植面积40万亩,直接带动约6.2万农民走上产业化道路。

  通过产业扶贫,2016年全市245个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1.4万户3.08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63%。

 

乌兰察布|文物讲述历史 助力脱贫攻坚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10月12日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