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与地理标志(商标)管理运用的现状与前景

25.12.2014  12:52

我区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与地理标志(商标)管理运用的现状与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 霍武

  由于农畜产品产业转化率低,全区40%以上的农畜产品无法实现转化增值,农畜产品产业对农牧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够强,做大农畜产品产业依然是我区必须面对的课题。产业组织化、集约化优势不强,我区不少农畜产品产业还没有走上以绿色赢得市场、以深加工提高竞争实力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如何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着力搞好地理标志(商标)管理运用,以此促进和推动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本文就这一议题交流一些看法。

   一.从我区资源优势与品牌化滞后的矛盾认识打造品牌优势的紧迫性

  打造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同样离不开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目前我区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是资源优势突出、品牌效应滞后。

  我区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禀赋。内蒙古资源禀赋,有辽阔的草原、莽莽的森林、广袤的耕地,草原13.2亿亩、森林3.73亿亩、耕地1.08亿亩。从东到西,地势起伏微缓,气候变化明显,气温极差大,非常有利于植物糖分的储存、干物质的凝结,既是高品质农作物的种植带,又是最佳的奶源纬度带,明显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差异,孕育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农畜产品资源,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誉。

  2.产业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天然绿色生态环境,使内蒙古农牧业的生态条件、作物与畜种分布、耕作和饲养制度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红干椒)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带。到2013年底,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81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56家;全区已形成905.5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2200万件羊绒衫、1500万吨玉米、85万吨白酒、180万吨啤酒的生产加工能力。羊绒制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羊绒产量约占全国的50%、占世界的25%。乳制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乳产业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呼伦贝尔为核心区的两大优势生产加工基地,涌现出伊利、蒙牛、海乳等一批乳制品龙头企业,其中液态奶、奶粉、冰淇淋等销售量均居全国首位;2013年生产乳制品300.92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近20%。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一,涌现出大牧场、蒙都羊业等一批肉羊加工龙头企业,2013年羊肉产量达88.8万吨。牛肉产量位居全国第四,涌现出科尔沁牛业、东方万旗等一批肉牛生产加工龙头企业,2013年牛肉产量达51.8万吨。内蒙古是全国粮油种植大区,拥有松嫩、辽河、土默川、河套四大平原,201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1.73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2773万吨(554.6亿斤)。鄂尔多斯、伊利、蒙牛集团被评为2014年中国500强最具品牌价值企业,品牌价值分别达到668亿元、226亿元和188亿元。

  3.产品优势。我区幅员辽阔,物产众多,是农牧业大区,从东到西有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目前,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3个,其中种植业产地391个,面积达139.39万公顷,畜牧业产地111个,养殖规模达2196.11万头(万羽、万只),渔业产地81个,养殖水面积达28.62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1764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4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个,认证产品规模达到209.22万吨,年销售额达97.58亿元,通过农业部审核通过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6件。众多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的农畜产品,为我们打造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巨大的资源优势面前,品牌效应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涉农涉牧商标注册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有效注册商标59089件,其中涉农涉牧商标36253件,占61.36%;共有中国驰名商标63件,其中涉农涉牧驰名商标48件,占76.19%;共有内蒙古著名商标542件,其中涉农涉牧著名商标406件,占74.90%;共有盟市知名商标1093件,其中涉农涉牧知名商标786件,占71.91%;共有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32件,全部为涉农涉牧产品。从以上数据看,涉农涉牧商标注册占有效注册商标的比例还是较高的。

  2.品牌培育、创建潜力巨大。截至2014年底,全区市场主体共计147万户,平均每25户企业拥有1件注册商标。有效注册商标总数位居全国第24名,地理标志商标位居全国第23名。从以上数据看,无论是有效注册商标,还是地理标志商标,我们在全国的位次还是很低的。也可以说,无论是品牌培育,还是品牌创建,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尽管我区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且资源品质优良,但由于我们不注重对优良农畜产品商标品牌的培育、注册、运用和管理,致使我们的知名品牌数量偏少,且使用的更差,从而导致品牌效应滞后,品牌对农畜产品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

  时下,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不管是何种经济模式,都离不开资源优势与品牌优势的的共同发挥,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因此,打造以地理标志为中心内容的品牌化,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特别需要政府主管层面和企业层面共同高度关注。

   二.关于地理标志(商标)功能及区内外注册现状的几点认识

  商标是开拓市场的利器。同样,作为体现农畜产品产业品牌的地理标志商标是打造农畜产品产业品牌优势的利器。如何培育创建我区地理标志商标品牌,需要对地理标志的概念、功能、作用以及全国和我区地理标志商标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了解。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功能、作用

  1.地理标志的概念。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商标法》是唯一一部对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做出规定的法律。《商标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表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地理标志作为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

  2.地理标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畜产品直接给农牧民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第二,是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有利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引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畜产品产业品牌化发展;第四,保护动植物原品种;第五,保护民俗,带动旅游业同步发展,促进农牧业经济和文化进步。根据中郡世纪地理标志研究所2011年中国地理标志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全国地理标志生产总值已达13000亿。如果把地理标志产业带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所产生的价值计算在内,地理标志对国家经济发展会有更大的贡献。

  3.地理标志的作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近年来,工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以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工作为核心的内容的“商标富农”工作机制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切入点,在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全国地理标志概况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地理标志商标已达2533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4%,位列前五名的省份为山东、福建、浙江、重庆、湖北。据了解,地理标志农产品附加值比注册前平均增长105%,最高增长达6倍;种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1%,比注册保护前增长90%,最高达10倍;直接解决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地总人口18.16%的农民就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

  (三)我区地理标志注册情况

  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地理标志商标32件,位列全国第23位。商标的灵魂在于使用,使用才会有生命力。在32件地理标志商标中,实际使用有20件左右,真正使用好、规范的5件上下。比如,乌兰察布马铃薯,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440多万吨。马铃薯种植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牧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2013年,乌兰察布马铃薯总产91亿斤,总产值60亿元,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种植的收入为1714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6%。达茂草原羊,自2009年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后,实行了“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即统一制定使用规则、统一制定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设计印制,2013年产值1.098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14%。

  一些很好的地理标志产品,由于使用管理不好,品牌难以被认可,难以开拓市场,品牌经济没有形成效应,致使企业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多年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