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园百亩田——大兴安岭垦区发展中草药种植带动职工增收

05.09.2017  15:13

“最近几场透雨和高温,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我这几亩中药材长得比去年好多了,就照这个生长速度,‘一亩园百亩田’的效益保准儿能实现。”大兴安岭垦区古里农场中草药种植户任淑华看着自家种满了中草药的菜园子,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近年来,大兴安岭垦区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实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鼓励职工群众种植中药材,今年垦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菜园子种中药材,让职工群众不出院就能致富,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形成了一户一品的发展格局,进而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大兴安岭垦区地处高纬度地区,种植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更好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促进垦区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垦区组织农业处专业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督导中药材种植工作。同时,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政策、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几年来,累计投入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中药材种植,中草药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区域规模生产已具雏形,相继建成了以甘河、古里农场为中心的水飞蓟种植示范带,以诺敏河农场为中心的汉麻种植示范带,以扎兰河、欧肯河农场为中心的赤芍种植示范带,以宜里、东方红农场为中心的返魂草示范带等。

该垦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对中药材进行生产管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有效提升了中药材品质。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垦区8个农场均组织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大家抱团经营,共同致富。在效益上,也为药材种植户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快车道”。2016年的干旱之年,诺敏河农场种植的大豆、小麦等常规作物90%以上绝产,而3000亩汉麻田却成功抵御了灾害,有着可观的效益,汉麻收获和加工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增收。甘河农场的许永平夫妇种植了两年的1.6万棵赤芍明年就可以收获,目前已经有客商来提前预定,1.6万棵效益可达5万元以上。今年许永平试种的5棵党参也开始出售,每棵重达5斤,市场价每棵500元,这为他今后发展了增添了信心。此外,垦区种植的黄芪,仅黄芪种子一项,亩效益能达到6000元至8000元;种植苍术,亩效益可达万元。这些中药材的亩效益是大豆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品种已试种成功,真正让职工群众看到了“一亩园百亩田”的发展前景。

通过几年的发展,大兴安岭垦区相继选育出了黄芩、苍术、黄芪、芍药、汉麻等十余种适合本地发展、具有优良品质的药材品种。垦区还将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