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谈如何加强就业创业
■ 内蒙古 晨报记者 杜柏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工程、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农牧民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两会上,记者进行了采访。
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过去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现在已经实现了就业的刘瑞芳表示,“我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创业,让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有了着落,也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自治区深入推进创业就业工程,让我们感到心里暖呼呼的,希望大家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去年2月,刘瑞芳被玉泉区认定为零就业家庭,后经职业介绍所推荐参加了创业培训。由于熟悉五金店的经营方式,顺利享受了玉泉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一个月后,刘瑞芳在云中路开了一家五金店,现在生意红火。
刘瑞芳是幸运的,找到了她所熟悉和善长的方面参与培训并成功创业。
在自治区人大代表、 包头 市昆都仑区市府东路街道阿尔丁1号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翠兰看来,目前,培训机构设置的培训专业较为单一。部分专业如车、钳、铆、电、焊和计算机操作等,不仅培训成本高而且不受学员欢迎,与新时代的市场衔接不紧密,无法更为有效地促进就业。
“建议适当增加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培训项目,如网店经营、DIY设计制作、婚纱摄影、珠宝鉴定等,与各发达城市接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李翠兰说,在培训期间应为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他们大多是一些下岗失业人员、“4050”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部分人的生活十分困难,即使有培训的愿望,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外出工作从而放弃培训。建议给这些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以便增加他们的培训积极性。
建议放宽政策连聘大学生志愿者
李翠兰 记者 周亚军摄影
近几年,内蒙古通过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和“社区民生志愿者”等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李翠兰认为,随着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向基层的逐步延伸,基层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量日益加大,而基层劳动保障部门编制过少,人员紧张,难以适应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形势。一线工作人员多为大学生志愿者和“4050”公益性岗位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工资待遇偏低。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只有两年,基层服务项目到期后,经过培养刚刚熟悉工作能够独挡一面时马上又面临着再就业。频繁换人对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很不利,也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对这一点感同身受。对此,我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基层劳动保障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工作表现突出、自愿继续延续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适当放宽政策继续聘用。有些志愿者中途离开后应及时补充,保证工作和人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李翠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