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南丁格尔精神托起生命的希望——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邢彩霞

16.09.2015  10:03

9月1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奖者邢彩霞载誉而归。此次邢彩霞赴京,由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我国5名获奖者颁发第45届“南丁格尔奖”奖章。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菊茹,自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邢喜成,自治区红十字会秘书长陈华,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尹赤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德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莎茹拉等领导到车站迎接邢彩霞的归来。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南丁尔格奖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弗罗伦萨一个富有家庭,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1854—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克里米亚交战,由于医疗条件恶劣,英军伤病人员死亡率达50%,南丁格尔率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低至2.2%,被当地士兵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为了缅怀这位白衣天使,190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了南丁格尔奖。南丁格尔奖每两年进行一次推介和表彰。为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在我国,南丁格尔奖推介范围是全国卫生系统和红十字会所辖的医院及其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以及为基层和社区从事护理服务的志愿者,所推荐的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或护理志愿服务10年以上,而且事迹突出者才可能被推介。我国从1983年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评选以来,共有70名护理人员获得该奖章,这次第45届南丁格尔奖我国又有5人获此殊荣。邢彩霞获得第45届、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人员,这不仅是邢彩霞个人的荣誉,同时也是全区护理工作者、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骄傲,更是内蒙古医疗事业的光荣,她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护理界争得了荣誉,也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增添了光彩。

邢彩霞出生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是家里的老大,在那个年代,家里弟兄姐妹多,生活负担重,培养了她坚忍不屈的性格,也养成了做事认真、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的性格特点。弟弟经常生病,几次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身为家中老大的她同父母一起受尽煎熬。“要成为一名‘白大褂’,为像弟弟一样的农民兄弟们解除病痛”的理想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198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附属卫生学校毕业后,正式进入了医疗队伍,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经35年,现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理工作不仅要有热情的服务,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和业务能力,更要有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邢彩霞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水平为基础,奠定了她敢想、敢冲、敢做的工作精神,她曾多次赴农村牧区巡回医疗;也曾奋战在甲肝暴发流行区的前线;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救护、“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应对“禽流感”疫情、为艾滋病病人组织手术等方面表现突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死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人。她一次次地冲在第一线,带领着护理团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邢彩霞个人也被授予全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标兵”等。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可她却一次次的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庭,可谓是“舍小家,为大家”。

      邢彩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在全党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进行之时,邢彩霞的先进事迹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践行了南丁格尔誓言:“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一生追求的护理事业,获得“南丁格尔奖”她当之无愧。她的事迹成为了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的典范,她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她没有豪言壮语,她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默默地奉献着,为南丁格尔的誓言谱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