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真】钟泽:用焊枪点亮劳模路
近年来,由于新型管材的使用,维修配件难以统一标准。在很多突发事故的抢修中根本没有相匹配的管件。钟泽带领组员克服困难,不断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地形、管网走向,“量身定制”各种合适的管件。这种技术的研制成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个普通的电焊工,凭着对梦想的执著和对技术的钻研,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包头市供水总公司青昆管网公司的电焊工钟泽,是领导和同事心中的“金牌焊工”。 与焊接结缘 1990年,钟泽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电焊工。从他进入供水行业的那一天起,他就和一个又脏、又苦、又累的活——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 冬天,他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低温下干活,没遮没拦的,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得连焊把都握不住;夏天,天气再热也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有时焊材需要加温才能施焊,光那个温度就要达到200多摄氏度,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身上天天洗“桑拿”。 “许多管道都是要承受高温高压的,一点点疏忽就意味着一个重大隐患。每次拿起焊枪完成一道焊口时都是挑战自我的过程。”钟泽说。在工作中,他认真细致地去焊好每一道焊口,对他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在进行着一场比赛。 做该做的事 钟泽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要么别干,要干就要干好”。 2016年1月14日,地处建设路四道沙河北线处DN1000自来水管爆裂。此时天寒地冻,加上爆管位置较深,且地下不断涌出的自来水造成抢修地点多次发生塌陷,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钟泽没有退缩,他抢先敏捷地穿上皮衩,跳入水中,此时失去约束的水直冲向空中,又毫不留情地落到他的身上。很快他全身湿透了,当时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度,让人们扎扎实实地体会了一把冰天雪地刺骨的“冷”,钟泽也被冻得直打哆嗦,但顾不了许多,他冒着低温对管道进行切割,焊接,在钟泽和抢修队员的通力协作下,经过40多个小时的连续抢修,建设路北线唯一一条输水管线得以修复。 2016年春节,由于气温起伏不定,特别容易造成管线的爆裂。短短7天的假期中就有大大小小70多处漏点。钟泽放弃休息日,一天跑几个抢修现场。经过上百次的挖土、焊套袖、打卡等,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 在工作中,为了降本增效,钟泽带领组员主动推进技改,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能够加工的零配件都是自己加工,努力把抢修、维修等费用降到最低。直到现在,不论抢修、维修,还是新安装工程上所需要的零配件,都出自钟泽之手。 培养更多好焊工 如今,钟泽已经取得了多项荣誉:包头市级劳动模范、包头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自治区十佳水利职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虽多,但钟泽还在琢磨,怎样做得更好,能不能在焊接技术上有更多的创新和发明。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超越自己,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焊工。” 要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焊工,就必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几年来,凡是和管网有关的知识他都学。因此,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他不仅自己学,还经常组织班组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使他们成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家里手。近年来,由于新型管材的使用,维修配件难以统一标准。在很多突发事故的抢修中根本没有相匹配的管件。钟泽带领组员克服困难,不断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地形,管网走向,“量身定制”各种合适的管件。这种技术的研制成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今后的“事故抢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文/记者 郝晨莺 通讯员 李赞 图/记者 宫伟恩)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