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人的幸福生活:小街道大社区 一社区一品牌

17.08.2015  17:12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6日电(杜水龙)近年来,康巴什新区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中,让街道办事处职能重心下移,着力打造“小街道、大社区”,实施了精细化的服务与管理。新区现有7个社区,每个社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基本上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使党建工作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便民利民的实际效益,新区居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幸福与欢乐。

    公共服务越来越丰富

    当前,“一站式”服务大厅已经成为众多社区开展公共服务的工作方式。康巴什新区从一开始建立社区就有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但最初服务项目窗口比较少,而现在窗口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探究原因,以前的服务窗口主要是社会服务机构,今年各机关部门的职能都下沉了,各部门按照便民、规范、高效的原则,落实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重心下移、夯实基层”的具体要求。

    目前,滨河街道康城社区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有14个服务窗口。康城社区的服务窗口除供暖、供气、通讯等企业单位外,新区计划生育、社保就业、民政、物业、综合执法、信访等机关单位也派人进驻了大厅办公。他们通过上下联动、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窗口服务实行公开承诺,严格落实授权审批、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公开办理、联合审批等规章制度,做到服务 “零距离”、办事“零时差”、环节“零空缺”,不让工作在任何一个环节延误,不让政策在任何一个环节截流,不让服务对象在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冷落。全面推行群众评议机制,服务质量、工作成效由居民来评判。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开设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与康城社区相比,青春山街道的珠江社区是另一种做法,即设立家门口“集中办事日”。这个社区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平日里没有时间处理家务。为此,社区每星期集中一天时间,在居民家门口办公,解决一些家庭的疑难问题。目前,集中的时间是星期六,上班的居民都在家,被称为“周六解事日”。 当然,如有居民没赶上“解事日”,可随时找街道和社区的领导,或将要办的事投到意见箱内或拨打服务热线反映诉求,由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解事日”里,街道领导、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轮流坐班,面对面、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为使“解事日”能够“”出最佳效果,青春山街道建立了解决群众诉求的三级问题处理流程。第一级即在“解事日”活动现场,坐班人员及时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资源或政策给出答复和解决方法,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第一线。第二级即对不能在现场答复的居民诉求,带到街道会议上协商。第三级即是对于综合性疑难问题,由街道领导带到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在区域化党建中,新区党工委提出社区要建立“三有一化”平台,其中“有场所”在各社区得到了高标准体现。党团活动中,有党员之家、党代表议事室、职工之家、青年之家、信息化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等。居民文体活动中,有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数字影院、群众舞池、老年之家等。在为群众排难解忧中,建立了警务室、信访接待室、心理咨询室、调解室等。为了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一流的医生和医疗设备,保证居民有了小病不出门。针对买菜贵等物价问题,各社区开设了平价便民店,店内商品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低20%左右,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新区各社区都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了“三满足”,即满足了不同层级人群日常生活需求、日常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特色服务越来越周到

    各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们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党支部突出“居民所需、服务为先”的理念,在活动阵地建立呼叫中心,在所有住户家内装配住户语音呼叫系统,启动“一键式”服务跟踪体系,实现社区与物业联动,切实为辖区居民服务。呼叫体系主要以生活照料为基本服务,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为专项服务,还有优惠消费配送、家庭代理、家庭设施维修等。对住户要求的服务无论办到与否,社区管理中心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回应,提高服务效率。当住户需要物业方面帮助时,诸如水、电、气等维修,住户可按求助按钮向物业直接求助。同样,求助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回应。语音呼叫系统对一些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说,特别适用。社区管理中心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电器维修等服务,老年人随时一按键就可以求助。物业或社区有重要的事需要及时通知住户时,如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类通知通告等,也可通过拨号呼叫到每家每户,从而实现住户、物业、社区管理中心的三向及时性沟通。这是神华康城社区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中,加强“社区服务精细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的生动体现。

    滨河街道兴旺社区的品牌是“联户连心,建设同心家园”。针对新区居民日益增多,家政公司较少的现状,兴旺社区党支部特引进一家信誉度较高、管理较规范的“百帮家政服务公司”,力求为居民提供优质、放心、方便、及时的服务。“百帮家政” 引进之后,辖区居民有需要直接打电话,家政公司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为使社区服务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兴旺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服务中心联合辖区内的德奈福干洗店,每月免费为辖区内的10位残疾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70周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清洗衣物,社区精心制作了“爱心服务卡”,让党的关怀温暖每一个受益居民的心。针对辖区内高龄老人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转移进城农民这一实际,为了让这些老年人可以放心外出,社区特意为辖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精心设计了“防走失?爱心卡”,爱心卡中包含如下事项:老人的姓名、生日、住址、监护人、子女、社区服务中心、包片民警的联系电话及老人近期免冠彩照等。这样老人外出时只要佩戴爱心卡,如果发生走失情况,爱心人士就可以根据卡中的信息,联系到老人的家人、社区及派出所。对小孩的爱护,社区干部也是费了心思。小学生下午放学的时间是4点多,这个时候好多双职工还都没下班,孩子无人接无人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放学的时候,社区专门配备一辆校车到学校接小孩,然后接到社区活动中心,待家长下班后再由其接回各自家里。在周一至周六每天16时40分到18时这段时间内,社区设置了“课业辅导区”和“综合活动区”,分别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开展文艺鉴赏和健身娱乐、绘画、棋类、公共安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活动。人们将其称为“家外家讲堂”。康景苑小区居民王凤英激动地说:“我们没想到的,社区干部想到了,社区干部和我们真是一条心,一个家。

    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

    常言道,以“”为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首先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整个社会就变得和谐了。康巴什新区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就以“”为主线,通过融洽干部与群众关系、群众与群众关系,建设和谐社区。

    青春山街道康盛社区从组织开展邻里“一家亲”系列活动入手,积极探索集社区党建、邻里文化、和谐社区于一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是“邻里知心话”。通过以茶话会的形式让居民面对面的谈话、交心,讲述自己的幸福故事、感人故事,提出搞好和处理邻里关系的建议,并为社区工作出点子、想办法。二是“邻里共学习”。组织 “文明礼仪进社区”,开展“感受文字之美”、“世界读书日”等活动,促进社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邻里互帮助”。积极开展“手牵手,邻帮邻”等特色活动,帮助社区独居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帮助特困家庭、残疾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邻里和为善”。开展“保护环境、洁我家园”活动,全面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引导居民与邻为德、与邻为善,加强邻里团结,及时调解矛盾纠纷。五是“邻里齐欢乐”。开展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活动,以电影、歌舞音乐、琴棋书画等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六是“邻里大家颂”。通过推荐“身边好人活动”反映社区邻里间和睦互助的事,对身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使乐于助人的精神能在辖区内发扬。

    滨河街道宁馨社区围绕社区群众所思、所盼、所求,建好一本“民情台账”,及时记录及时解决,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他们在社区设立居民来访接待处和居民“急难求”登记簿,安排社区工作者接待群众来访,记录好群众咨询和“急难求”事项。对能够当时帮助解决的立即办结,确保居民满意。对因为特殊原因一时无法办理的,向居民说明原因,做好解释,确保不把矛盾激化。对需要一定期限才能办结的,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落实整改。对需要上级部门或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事项,及时填写居民求助事项定向交办单和协助办理通知单,做好整改工作的督查帮办和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尽快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群众定向反馈和公示,真正把“民情台账”打造成“干群连心簿”。

    要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创新和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方法和素质。滨河街道康城社区划分了16个服务管理网格,新区其它社区也都根据面积划分了10个以上的网格,每一网格里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片”。同时,新区各部门成立“民生服务队”和“联合执法队”,分散到各网格当中,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目标。滨河街道宁馨社区实施了三个工程。一是“先锋模范”工程,鼓励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职业优势,积极为居民开展相应的服务。二是“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书报栏、图书室,开设“网上课堂”,拓宽党员学习渠道。三是“扶弱帮困”工程,建立困难党员、老党员、下岗党员信息库,深入开展党内关爱行动。以社保、医保为平台,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现就业人员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就业创业岗位越来越多

    老百姓有活干有收入,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当前最难解决的就是转移进城居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康巴什的转移进城居民主要集中在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

    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推行了以“一委两翼”工程为主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一委”,是以社区党委为龙头,推行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劳务集团、非公企业“四位一体”的互联互补互助工作机制,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区党建机制。“两翼”是指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居民就业创业工程。

    ——加强转移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办事处“三送一提”宣讲团为平台,将课堂设在小区、楼宇、居民家中,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就有课堂;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组建符合群众自身实际的群众文化队伍,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组建文艺队伍、举办文体活动、建设社区3D影院,方便辖区居民,实现数字化影院新潮进社区,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

    ——抓好转移居民就业创业工程。实行“建档立卡”制,强化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劳动力信息卡,通过“动态管理、就业指导、跟踪回访”的管理模式,实现人人有技能;依托劳务经济,开发符合群众自身实际的劳务岗位,实现群众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协调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推荐、小额贷款、专家指导、跟踪服务”等多项服务,引导有能力的群众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实施转移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当前新区转移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大为提高。社区组建了8支文艺团队,共挖掘具有文艺特长的居民380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场次,受益群众达8000人次。

    通过转移居民就业创业工程,当前新区转移居民就业创业越来越固定了。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一直发展劳务经济,劳务集团公司相继解决了1528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最高达到10万元。今年,新区又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农贸产品交易中心,转移居民在其中有股份,有商铺。交易中心批发和销售蔬菜、瓜果、粮油、水产品、肉类等产品,新区及周边地区约20万人将在此交易,新区转移居民将成为长期固定的受益者。(完)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