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收有点“快”——内蒙古秋粮生产综述(上篇)

11.10.2016  04:10

  

  机械化作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下正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节,看着眼前沉甸甸的劳动果实,谁会不高兴呢?可俗话说的好,秋分的糜子割不得,寒露的谷子等不得。时令不等人,今年我区的秋收工作进展得如何呢?跟着小编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去听听这隆隆机声,感受这丰收的喜悦吧!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正巧第四届“葵王”大赛也在当地农博园里隆重举办,全县各乡镇的农民都带着自家品质最好的葵花盘来这里一较高下。

  有着“葵花之乡”美誉的五原县共有耕地230多万亩,其中葵花种植面积就达120多万亩,占到全国葵花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总产量20多万吨,总产值20多亿元。葵花也成了五原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人群里,53岁的银定图镇前进村农民王存喜显得既欣喜又紧张。第一次参加葵花比赛的他,凭借今年种的一个优质新品种进入了决赛。据他介绍,当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种植、施肥、打药,降低了成本,再加上科技指导和政策扶持,农民走上了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

  市场内,筛选机隆隆作响,不停地筛选着收购来的各类瓜子,皮屑轻扬。“这年头,肯定是机器比人干活快呀。” 26岁的收购商张伟剑笑着说道。

  在秋收里,机械化收割唱主角的可不止这一处。在赤峰市老哈河和西拉沐沦河流域,乌敦套海镇下府村村民王海波雇来农机合作社的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老哈河支流就从下府村村边流过。尽管今年有些旱,但依靠河水的灌溉和当地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王海波家的稻子不但长势良好,品质也比普通稻子高很多。加工后,平均每斤能卖到4元钱以上。

  今年,赤峰市在老哈河、西拉沐沦河流域重点推广合理密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双膜无土免疫育秧、全程机械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该市通过扶持水稻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全部实现合作社育苗、专业化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贯穿水稻从种到收全过程。

  同样,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铁帽区域服务中心双号村,村民王爱国只是在自家地旁悠闲地来回溜达。“根本就不用我动手。上门收购的商家把收割也包下来了,像我家这20多亩青贮玉米,1个小时就全收完了。我在地边等着数钱就行!”顺着他的目光望去,1台大型收割机正在地里轰鸣着。

  记者问起今年的收成,王爱国立刻掰着指头算起了账:按每亩产出3吨青贮玉米算,他家的总产量可达60多吨。光种青贮玉米这一项,收入能达到1.7万元。对于这样的好收成,王爱国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喜:“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今年种植前,政府就开办了免费的培训班,请了技术人员教我们科学种植,还安排人员对种子进行检测,种青贮玉米国家每亩还给补贴150元。收成有保障了,我这心里也踏实多了。”王爱国说, “去年,我用政府给的农机补贴买了一台拖拉机。一年下来,在地里干活儿的时间加一块儿也就15天左右。真是省时省力省心!”

  “过去看天吃饭,现在农民种地真是省时省力,收入也翻番了。”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南店村的种植大户付占胜的一句话道出了农人们的心声。随着我区农机装备的持续提升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调动,今年农民秋收可谓开启了“加速度”,小编不得不感慨,今年的秋收有点“快”。(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责任编辑 李珍 ]